秦乐府编钟奇遇记
袁仲一:“提到小手铲,我给你讲1976年春节,大家忙活了一年没回家,我给派去看工地。因为人家很照顾我,年初一我到老乡家拜年。第二天我出去到陵上转一圈,吃过早饭出去的,转了半天到中午了,想到哪个地方吃饭去?看到一个小饭馆也关门了,我就推开门说:能不能给我一个馒头?农民很好心给我一个馒头,我吃了继续转。”
“到了陵西北角的地方,有农民挖土的时候挖到的一个断崖,远远我就看到有个绿色的小东西,指甲盖一样,很小。我走过去,身上带着小手铲,慢慢一拨,出来一个错金错银的乐府钟。”
“过去谈乐府都谈汉乐府,这个编钟出来说明秦代就有乐府了。东西里面有四个调音带,后来经过音乐家锉磨调音,把它检测了说是宫声,声音还很好听。当时我刚挖出来,当地公社有个姓付的社长问:‘老袁你搞的什么东西呀?’我给他一看,一口钟,他高兴得不得了,农民们都知道了,当天晚上庆祝喝酒。我不会喝酒,第二天早上发高烧,发到40度,被农民发现了,赶快通知赤脚医生给我看,打针吃药,当时我家里都知道了,有个干部开车想把我弄回西安来看病,但不敢动,怕在路上出事怎么办?又继续给赤脚医生看。”
“这是国宝级的文物,大家要参观,我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省长也赞不绝口,说这么珍贵的东西怎么能放你那个地方?赶紧送去博物馆保险柜,就送到碑林博物馆的保险柜。后来展览一下子就丢了,让人偷了。这一下不得了,惊动了国家安全部,公安部给全国各个关口下通知,防止出境,也一直没找到。”
“到了1998年,突然外交部通知在香港有那么一件东西,问是不是你们丢的那件?当时就派了我和另一位考古学家,我俩和安全部一位蔡部长和某处长,四个人到香港,在一家收藏商店里看。”
“我看了5个小时。为什么看5个小时?万一是那个丢的东西拿不回来是巨大损失,万一是假的拿回来就是个笑话!所以我看得非常仔细。后来我抓了几点别人不容易看到的:钟上有个鼻,里面有两道阳线,其中一道线是完整的,另一道线铸造的时候不完整只是半条线,我一看这个在!因为外面错金银的花纹里有个硬东西撞击了一下,有个凹窝,我一按,这个凹窝还在!另外在“乐府”两个字旁边铸造的时候有个缺陷,有个凹窝小点还在,这一类我抓了一二十点,它们经过我的手反复看,大家问我:‘你看这是不是你儿子?’我把头一点,哎呀,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当晚就在涮锅店里喝酒庆祝,是安全部的一个副部长请的。”
“当时我就写了一份鉴定报告,给外交部汇报,外交部动员他们希望能够归还。人家起初不愿意,说我从国外花了重金弄来的,在国外不知道已经转了多少圈了;外交部说‘再做工作’,后来做工作做通了,人家同意捐献,就捐献了。”
“后来给捐献的人发了一张证书,我也在场。案子也破了,是内外勾结搞的,怎么破的非常曲折,因为其他的案子逮捕了一个人,审讯期间交代的,问他东西哪里去了,他说卖了,问卖到哪里去了,不知道。所以找这件东西太不容易了,当时弄了照片在全国各地散发,见没见过这件东西?这件东西带有传奇色彩,对我来说也是终身难忘。”
“后来发掘了,出土了其他瓦当,砖瓦类的东西多一些。人家说我的命运好,出去以后就会发现好东西。这一类的故事太多了,我出去以后基本上空手回来的很少。当时我发现的编钟就这一套。过去有农民在浇地的时候也发现过,后来卖掉了。传了一首民谣:‘岳家沟人不聪明,误把金钟当铜铃’,卖掉啦。以后我再到岳家沟,农民都另眼看待我,说:‘哎呀这个人厉害,戴着眼镜大概跟别人不一样,他能看到地下去。’”
任田:秦乐府钟,现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小小一只,价值连城,花纹精美,宫声悦耳。上网去搜,最漂亮最大的那张图就是它。二十年追踪,多部门协作,5小时细辨,只为它的回归。
劈柴剁草的皇陵宝刀
袁仲一:“有一天我们在野外调查时候,中午口渴了,想到农民家找水喝,农民很客气,让我们坐在他家门楼喝水,喝水时候我看门后面放着一把刀,这把刀蛮奇怪。我就问那个东西:‘刀哪里来的?’他说:‘我挖出来的,原来没有把,你看我给加个把,用它劈劈柴,用它剁猪草……’我说:‘刀你能给我不?’‘好你拿去。’后来我用两把铁锨把刀换来了,这是秦朝秦始皇陵里边用的刀。就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
“再讲一个真事儿。有一个小孩,拿了个东西用绳子绕着玩,我一看这个东西不是一般的东西,问他:‘你的东西是哪来的?’他说:‘我爸给我的。’‘带我们见见你爸。’见了他爸,问他东西哪来的,他爸说:‘浇地的时候发现的。水冲了个洞,我用锨一捞就出来那么个东西。我正想把它(铜的)化成个抽烟的烟袋锅。’”
“后来我也是用铁锨换回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秦始皇时期的铜权,两诏权,有秦始皇26年的诏书,和秦二世元年的诏书,现在经常在国外展览,这就珍贵了。权就是秤砣的意思。这就是碰巧了。所以干考古的,知识要丰富,考古遇到的东西比较多,各样东西你都要懂一点,否则不行。那个地方就在我发现乐府钟的地方。”
任田:在陕西,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千年寂落,青山远归,帝王将相们早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是这些老行尊们,孜孜不倦地辨认每一抔土,清理每一块碑,考据每一个点,才逐渐还原这些闪亮的名字,让它们成为可经佐证的故事——它们印证了部分史实,补充了可贵细节,颠覆了固有认知,终于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今天在博物馆参观的我们。
下期预告:骑着单车去挖宝,一路惹风波,金银最欲迷人眼,千年朱砂也敢吃,隐情共谁知?他是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