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24节气水墨画”助申遗成功,他又瞄准了诗经、本草纲目

2017-09-27 19:32 来源:南方网 陶明霞

  林帝浣立志于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当然,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二十四节气”水墨图。近年来,作为中山大学传播设计系的老师,林帝浣以画家的身份火遍了大江南北。

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 摄影

  2016年,林帝浣的“二十四节气水墨画”被挑选为申报推介宣传画,成为“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遗的完美助攻。

  近期,“林帝浣二十四节气水墨国画展”在广州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展出,收获众多观众点赞。

  从“立春”的探梅到“大暑”的蝉鸣,从“秋分”的红叶到“大寒”的雁飞……25幅意境悠远的“二十四节气水墨画”为观众带来无穷诗意享受。

  林帝浣用一支丹青妙笔,勾勒出四季流转的诗意,更把中国人绵长的智慧,在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的非遗之美。

  正值秋分时节,艺评君来到位于中山大学公共实验中心的林帝浣办公室,见识这位传说中“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听他讲述对“二十四节气”以及非遗传承的独到理解。


  01

  有趣才有诗意

  “秋分,一年中最美的节气。”林帝浣不经意间说道。

  生于湛江农村,林帝浣从小就对二十四节气具有莫名的亲近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林帝浣看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智慧”,农耕时代里精确的“时间码”,牵扯着人们的吃、穿、行。

  事实上,传统文化虽然与现代生活有隔阂,现代人不需要依据节气来把握生活的节奏,我们却在无形之中继承着二十四节气带来的文化延续。

  “对中国非遗之美的呈现,不能过于艳俗、土气、肤浅。水墨画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之一。”

  在创作过程中,林帝浣试图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与当代精神相契合,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让每一位欣赏画作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有趣才有诗意。如果不好玩,没有新意,就不会传播开去,也就失去了意义。”

  02

  摄影界的段子手

  中山医科大学学医出身的林帝浣,曾经转行无数次,行政管理、学生工作、网站研发、平面设计、编程、IT项目管理、系统架构师,现在教着传播与设计方面的课。

  除了画画,林帝浣还热爱摄影,是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行走于中国的秀美山川,他便用相机记录了更多的中国24节气之美。

  乌镇雨水季的记忆

立夏时分的坝上

  他说,“为了一张大片,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努力。”


  林帝浣还有一个身份:漫画家。

  采访时,林帝浣正在创作一组《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系列漫画,每一张都轻松幽默,都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架子。

  寥寥几笔,有一点丰子恺返璞归真的智慧,也有一点老树画画大智若愚的禅理。

  偶尔还有一点王左中右狡黠的诙谐,自成一派,别有情趣。

  “我喜欢画漫画,再搭配年轻人喜欢的段子。网络文学、热门热搜、甚至网红直播我都会去了解一下。”林帝浣笑道。

  在他的微信公号“小林”,总能看到他用漫画将个人生活感悟记录。

  这些漫画,其实是用水墨的笔法画就的。而漫画上的段子,是林帝浣对书法的钻研,结合漫画体的流行形式,创制出的“萌趣”书法体。

  林帝浣一直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水墨的传统笔法,在年轻大众中,换发新生。

  03

  漫画界的美食家

  “二十四节气”的画作,林帝浣早在2012年已完成。5年来,他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不同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多年来在美食上倾注的热情,也体现在林帝浣的作品中。

  去年底,林帝浣以“诗经”为题材,以美食这一全新的角度进行切入,出版了《诗经绘》,让深奥的《诗经》以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回归读者。

  这里面有大理桃花酿、杭州莼菜羹、广东粉葛鲮鱼赤小豆汤、云南乡下配着金黄酸木瓜的酸辣鲫鱼,还有林帝浣小时候母亲煮的凉茶……

  这让读者惊讶地发现,《诗经》中竟然有这么多好吃的植物。

  此外,毕业于医学专业的林帝浣对《本草纲目》也一直恋恋不忘。

  “最近,我准备创作《舌尖上的本草纲目》系列的绘画。很多人不了解《本草纲目》,以为里面都是中药。”

  林帝浣注意到,《本草纲目》里也有很多好吃的:淮山、人参、鱼腥草、当归……甚至猪肉白米饭,它们既是药材也是食材。

  “以最大的力气走进传统文化中,挖掘里面有趣的部分,与现代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趣味相结合,尽全力让它传播出来,与当代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是我们这一代该做的事。”林帝浣说。


  从“二十四节气”水墨图,到《中国诗词大会》背景图,为何林帝浣能创作出众多传统文化的爆款,他有哪些心得?

  跟着记者来看看:

  Q&A

  1

  南方网:怎么想到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二十四节气”?

  林帝浣:在广州这样的现代都市,夏有暖气、冬有空调,人们都疏离了四时更替。这让我时时想起小时候与节气相关的趣事,例如在双立春之年,结婚的人就非常多。

  我想把“二十四节气”的诗意呈现给年轻人,特别是现代城市里的年轻人,让现代人们感受时间的流失,也能更多地亲近自然,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我一直都特别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古诗词、书法、国画等等,不希望它过于艳俗,用水墨就刚刚好。

  2

  南方网:你创作的系列国画作品,比如“二十四节气”以及《中国诗词大会》,都成了爆款,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您有哪些体会?

  林帝浣:笔墨当随时代,比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得到当代人的情感共鸣,能打动普通人的才是好作品。因循守旧,一味仿古,必定导致呆滞乏味。

  还有一点很重要,“有趣”,尽量避免常规表现手法。不要老是画别人画过的东西,要去画别人没画过的,笔法、构思要有新意,让别人也觉得很有意思,这样大家才会口口相传,作品广泛传播。

  比如我画大暑,两根枝丫上面,一只蝉正向上爬着。寒露上,也没有秋的景物元素,一位隐士闲坐一叶扁舟随风而去,但是寒冬萧瑟扑面而来。

  3

  南方网:你的画作意境灵感来自哪里?

  林帝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点都非常重要。读到一些打动自己的古诗词,我就会忍不住动笔勾勒出意境;看到旅行中的风景,也会唤醒脑海里的诗句。

  我从小就很喜欢唐诗宋词,初中时曾把图书馆里的《全宋词》借出来,花了好几个月一口气看完。

  总而言之,你不能老在画画这件事情上打转,要去其他领域寻找营养。在水墨画上,我一半的精力用来读书、读古书,30%的精力是练习书法,剩下的20%才是画。

 

  南方日报记者/陶明霞

  实习生/陈蔡定 邵玮杰

编辑:王瑭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