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苏英敏的“叛逆”传承,打造颠覆传统的“西关打铜”

2017-09-28 19:37 来源:南方网 陶明霞 杨逸

  国庆和中秋交汇的黄金周假期,恩宁路上的西关铜器店即将迎来又一个“黄金旺季”。

  其中,苏英敏的“天程铜艺”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恩宁路上的第一家铜器店,它不仅传承了“西关打铜”这门传统手艺,更通过颠覆式创新、与时代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让沉寂多年的西关传统手艺重回大众视线,走向广阔的市场。

  1

  潮的铜艺传承人  

  苏英敏,人称“苏仔”。2007年9月,苏英敏接过父亲苏广伟的铜艺衣钵“天程铜艺”。

苏英敏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摄

  “天程铜艺”是苏英敏父亲在1998年所开,“天程”,也即苏英敏爷爷的名字。

  当时,这家店是广州西关唯一一家手打铜器店。

  但开始营业后的10多年,“天程铜艺”是年年亏损,全靠苏广伟和妻子的退休金养着。

苏英敏父亲苏广伟

  在回到“天程铜艺”前,苏英敏已在生意场摸爬滚打了10多年。

  父亲苏广伟有着一身的打铜好手艺,但苏英敏更擅长利用身边的资源有关铜艺的信息收集整理起来,成为一个铜艺方面的专家。

  由于两代人的思想差异,苏英敏的种种经营观念都少不了与父亲起争执。

  起初,苏英敏想到要做网站,坐在店里打全国市场。

  网站要投入7万,苏广伟自然不同意,但答应了苏英敏要放权,便让他试一下,结果一年下来,店铺营业额是十多年营业额总和的2倍。

  2010年,苏英敏要打造高端“手打铜壶”,苏广伟更是诧异,如果东西用两年不坏不换,生意怎么延续?2000多元一个手打铜壶,谁买?

  但没想到,苏英敏做了1000个后,一下子就卖出了九成以上。

  2

  化传承不止是坚守

  在恩宁路,一位梁伯做老布鞋技艺很高,但没人传承,因为没钱赚;有一家做中草药、凉茶很有名,但随着师傅过世,他的“捉药”技法也失传。

  这些给苏英敏很深的启发:文化要传承,要有方法。只是坚守还不够,更要把传统行业复兴。

  “就像中医的理论,头痛不治头,眼痛不治眼一样,铜艺的消失不是因为打铜的工艺有问题。”

  要想使铜文艺得到真正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在于市场的开拓。市场一旦成熟起来,手工艺者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有了平台和尊严,才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

  A走向大众

  传统手打铜器的价格昂贵,一把铜壶动辄上千元。

  “按照以前的老路,做街坊生意,卖一些手工的锅碗瓢盆生活用品,一个月都难以卖出去一两件。如果要做爆款,就要在保留工艺特色的同时,想法降低生产成本,让大众消费得起。”苏英敏说。

  2016年天程铜艺独家首发荷塘月色杯垫纯紫铜中国风茶托

  设计高端定制、具有收藏与传承价值的铜艺作品之后,他又开发了低端“手打铜壶”市场,100多元一个,铺开大众化之路。

  年轻人消费市场潜力大、喜欢新鲜事物,苏英敏于是琢磨开发铜首饰,用机器批量生产,主攻“90后”“00后”市场。

  B走入奢侈品展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铜制品可以跟奢侈品搭上关系。苏英敏却认为这年头贵的就是手工,国外奢侈品很多都是手工,中国铜器也绝对有资格。

  2009年初,苏英敏知道广州有国际奢侈品展,就冒出了参展的想法。

  为此,他专门去日本学习“一体成型”锻造技术,提升“西关打铜”的制作技艺,制作出全球最大的无焊接黄铜鸟笼、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铜制茶壶、全国首创铜麻将等。

  这些作品来自苏英敏三顾茅庐请到的6位老铜艺师傅。他们散落在广州各处,年轻的60多岁,老的80多岁。

  诸多奇特的创意使得“天程铜艺”一下子火了起来。

  C与音乐、漫画联盟

  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苏仔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时开发了几条不同的生产线,并开始和各界富有影响力的人进行合作。

  2010年12月,苏英敏父子联合广州歌手东山少爷、《炭烧老广》的作者等人启动“本土推动力大联盟”。

微电影《打铜工艺》

  在家居用品方面,苏英敏早前与家具设计工作室——“一般工作室”进行合作,取得了对方获得德国红点设计至尊大奖的衣帽架NUDE的授权,制作了设计感与质感兼备的铜衣帽架。

  现在,他又准备和《炭烧老广》的作者合作“鳌鱼”系列,推出了以动漫形象“鳌鱼”为主的一系列首饰品。

  由此,苏英敏不仅将“天程铜艺”的名气提高到一定程度,将一开始的四平方铺头发展到现在的五家店,甚至带动了整个广州地区铜艺的复兴。

  20年前,这条老街上只有一家铜器店,如今,大大小小的铜器铺开了二三十家。

  3

  时俱进的“西关打铜”

  旧时西关,铜器是大户人家必备的生活器皿,但20世纪30年代中期,手工打铜行日益减少,甚至一度几乎消失不见,许多精湛的传统技巧没有得到广泛流传。

  “西关打铜”再次进入大众视野。2013年,西关打铜工艺被纳入省级“非遗”名录中。

  “时代在变,传承非遗,要具有品牌传播意识。先让大家知道‘打铜’这个行业,才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铜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苏英敏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为此,他请了专业团队负责品牌策划、公关文案、运营公众号等。

  9月26日上午,苏英敏身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关打铜”的传承人,还参加了一场关于“非遗”的网络直播活动,让数万网友亲眼见识了“手打”铜器的魅力。

  接下来,他还准备实行网络众筹。

  “此前已经有很多非遗项目众筹成功的先例,让一些被冷落、被忽视的项目一下子成了‘爆款’。”

  苏英敏期待,通过网络众筹,主动拥抱“互联网+”,“西关打铜”也能探索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非遗”保护、活化之路。

  苏英敏如何让“西关打铜”成为爆款,接下来他还有哪些天马行空的计划?跟着记者来看看。

  Q&A

  1

  南方网:经过您的运作,“西关打铜”这门传统手艺已经广为人知了,您有哪些经验?

  苏英敏:首先,要面向全国市场。传统的“西关打铜”就是做街坊生意的,这就决定了它的销售量上不来,那就没有利润,自然那些老师傅就转行干别的了。所以要结合互联网,开网店。

  第二呢,要懂得包装、传播。其实这个包装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包装让大家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程序、工艺,它卖得贵,是有原因的。再借助现代的手段来传播,让“非遗”更“潮”一点、更精致一点,“小众”有可能变得“大众”。

“手工打铜”制作的铜壶茶具 李细华摄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做,术业有专攻嘛。日本的铜壶一把卖上万元,很多人买,它的设计非常精美。我不是设计出身,就别干设计的活了。所以我就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我只负责对“手打铜壶”的技艺、程序、质量进行把关。

  2

  南方网:你希望“手工打铜”,或者说“天程铜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有什么目标?

  苏英敏:其实,我走到今天都是看一步走一步,我没有去计划做什么事。我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天程铜艺”不能倒闭。它能做大、最终产生多大影响力?这个我不知道。

  十年家里的老店还在,是因为我用半条命撑着,其实这也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做生意可以倒闭,做事业就不能倒了,你再苦再难都要做。

  不过说到底,我觉得我的生命与“手工打铜”这个行当挂钩,一辈子做从事这一行,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3

  南方网:在“天程铜艺”转型的过程中,比如生产针对年轻人的批量化首饰,有没有遇到一些质疑?

  苏英敏:别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并没有丢掉传统啊!现在“天程铜艺”下面有4个子品牌,“妙璋”就是专门做传统工艺的“手工打铜”,也就是高级定制,具有审美、收藏价值。文化传承也需要“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成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工艺品。

 

  南方日报记者/陶明霞 杨逸

  实习生/陈蔡定

编辑:王瑭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