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美】戈登·汉普顿 约翰·葛洛斯曼 著
陈雅云 译
商务印书馆 2014年4月
定价:63元
文/陈华文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噪音污染,困扰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比如汽车疾驰的呼啸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工厂车间的轰轰声、人海当中的呀呀声……各类噪音令我们内心充满莫名的狂躁。可是来到广袤的大自然里,如果能倾听天籁之音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奢侈。《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中,饱含着“宁静致远”的寓意,读来受益良多。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乃一本自然科普书,按理说,这类书是“冷门”,可偏偏简体中文版自今年四月出版以来,深受人们热捧,在各类好书评选中榜上有名。这到底是何原因?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本书中叙述的故事生动、文笔优美,更为关键的是,本书推开了另一扇思索的大门,激发人们对“静以修身”的重新认知。
本书两位作者戈登·汉普顿、约翰·葛洛斯曼,都是不折不扣的生态环保主义者,戈登·汉普顿是声音生态学家,二十多年来从事录音工作,而约翰·葛洛斯曼则是生态作家,为美国多家报刊撰写环保文章。汉普顿在书中忆述,1980年,当时二十七岁的他有一回躺在玉米地,“听到一阵阵蟋蟀的唧哩声,就像多重合奏的美妙大合唱,空气里带着潮湿的味道,显示暴风雨即将来临。雨落下之前,雷声先在这片大草原上响起,轰隆隆地自远方翻滚而来,回响不绝:磅礴、深沉、原始,灵魂为之震撼。”随即,汉普顿颇为感慨:大自然的好声音为什么就没有真正聆听过?
本书中写道:2005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汉普顿独自一人到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霍河雨林,在距离游客中心大约三英里的地方,把一块小红石放在圆木上,并将那里命名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他这样做的逻辑很简单:如果飞机的巨大噪音会对无数平方英里造成影响,那么保护一块百分之一百宁静的自然之地,便能对周遭无数平方英里的土地产生正面的影响。
另外一点,本书其实也是对“静谧保护计划”实施过程的真实叙述。汉普顿定期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监测可能入侵的噪音,记录时间、噪音入侵的程度以及噪音的来源。之后,他会通过电子邮件联络制造噪音者,向对方解释保护仅存自然寂静的重要性,请对方自我约束。此外,他会随信附上一张有声CD,内容包括噪音入侵前的大自然寂静,以及入侵后的状况。在他的努力之下,维护大自然的寂静,目前引起美国高层重视,将大自然的寂静作为评价环境的重要指标。汉普顿以一己之力,在生态保护中作出的贡献,其实已经远远胜过一本书的阅读价值。
汉普顿在本书中时时刻刻流露出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同时他也期望大自然重新回到寂静,让大自然的好声音传遍人间。从社会层面看,人学会安静、学会倾听,其实并不难,然而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有的人置若罔闻。大自然的寂静是生命勃发的象征,而人类若能安静下来,也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从做人层面来讲,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有关安静对人心的意义,有很多深刻的阐述,其中,广泛流传的就是诸葛亮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笔者认为,大自然中的噪音需要治理,思想、文化、行为中的“噪音”更需要整治。这里说的噪音,包括大话、空话、套话、谎话等等。诸多噪音如果口口相传,乃至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语境,必将形成不良的社会流弊,对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形式潜在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扩大了与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往,很多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也随之传入我国,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是进步积极的,而一些则是刺耳的噪音,侵损着社会肌体的健康。对于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声音,我们要明辨哪些是好声音,哪些是有害的噪音。对于噪音的态度,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清除。
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巧言令色,蒙蔽他人,不惜用手段取悦上级领导。那些冠冕堂皇的语言,不着边际的“豪言”,其实是在刻意制造噪音。作为领导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义,同时更要有消除噪音的魄力。我们身边的好声音,起初也许听起来不顺耳,甚至令人不快,但往往是有益的。司马迁曾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写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惜很多人习惯了各种噪音,甚至不知不觉成为噪音制造者。
阅读本书,很容易看到汉普顿乐于倾听大自然的好声音,也更愿意享受大自然中的寂静。寂静是对于大自然而言,而宁静与安静主要指向人类群体,可谓词不同而意相近。有句俗语叫沉默是金,意指那些沉默的人,在安静中寻思、布局、在无言中默默奋进,这种生命的状态,往往潜藏喷薄而出的力量。其实环顾四周,很多优秀的人一般都是安静的,他们谨慎发声,扎实做事。还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也充满着安静的意味。也许有人会说,安静也代表寂寞孤独,这就要看是怎样的一种孤独。是精神空虚的孤独?还是前行中无言的孤独?一个有奋斗目标的人,是习惯于寂寞孤独的,更愿意在宁静之中地追逐梦想。相反,有的人喜欢众声喧哗、声色犬马,乐于在人群里热热闹闹,从来不给自己安静独处的时间和机会,这种人最害怕的就是安静,因为他们不敢面对内心的空虚,没有思想反省的勇气。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尽管是围绕大自然的好声音与寂静进行生态层面的叙述,可是对于人与社会的启发是多维度的。我们身处快速发展转型的这个时代,不仅要遏制生产生活中的噪音,还要祛除思想、文化、行为中的噪音,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中,安静地阐释生命的美义。
编辑:琦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