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揭秘——历史第一现场》
李涵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年7月
定价:36.00元
一个民族唯能深切地自省,方可稳立本族之心,方可列于世界之林。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众多的经验教训,从百年风云中走入新纪元的中国人,应当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去奋进,从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今年时逢甲午年,距离中国近代史著名的“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20年了,在又一个甲子到来之时,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海战,又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以及怎样看待今日之中日关系呢?
在这部《档案揭秘》的书中,一篇有关“甲午海战”的文章,引发了我对这场战役的种种思考。文中以“宣传战”这一战争分析经常忽略的方面为切入点,揭开了“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必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舆论。日本在奉行对外扩张侵略的政策之初,就洞悉了国际舆论的重要性,使得其所采取的每一次行动都披上了看似合理合法的外衣。那么,日本是如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舆论坚壁的呢?
应该看到,日本借助国际法作为支点,建立外国宣传喉舌,安插间谍翔实调查中国城乡现状,巧妙利用清政府紧张的民族关系,并且善于伪装作秀,进行多方行贿等,这些都是日本取得战争胜利的充分条件。随着文章的深入,我惊讶于日本的步步为营,并为清政府一次次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
从军事战略分析,日本的全方位“宣传战”映衬了《孙子兵法》中的诸多思想,例如谋攻、用间,在计策的选取与实施方面,日本军事指挥策略取得其最大的功效。宣传战的舆论造势,这在军事战争史上并不罕见,中国古代就有檄文,其目的也就是声张战争目的,造成出师有名的社会效应。但清政府显然没有意识到,怎样的檄文对自己才是有利的。在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近代,国际关系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纽带,谙熟国际关系,懂得利用国际法,才能够争取到最多的同盟军。清政府的天朝大梦显然还是没有做够,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开始自己向国际接轨的脚步。这一场酝酿已久的海战,成为中日交锋的转折点,同时也震醒了国人,应该去放眼世界。
国际台的这档广播节目,以它独特的人文视角,在创立之初可谓首开先河,而此次的图书出版亦是集腋成裘,首先将近百年来军事战争史上的重要节点展现给读者,着眼军事战争背后鲜为人知或几曾忽略的重要信息,读之令人喟叹。
编辑:琦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