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东野语|“媱嫲”

2024-10-15 11:11 来源:南方网

  国庆假期转屋下探望阿姆。某天傍晚,散步到村头,见一个二十来岁姑娘身穿超短裙、脚蹬高跟鞋扭着腰肢拐进村去。两个站在路边闲聊的叔姆望着其背影“啧啧”起来。一个道:“唔知系奈家计(是哪家的)‘媱嫲’?唔知羞!”另一个则话:“如果系涯计(我的)孙女咁(这么)‘媱’,肯定打烂佢(她)屎窟(屁股)!”我颇为诧异地瞥了她们一眼,心想这都啥年代了还有人如此“封建”?许是感受到我的情绪了,她们讪讪一笑,散了。

  久居广州,有些日子没听人讲“媱(hieu2)嫲”这个词了。小时候则是时常入耳的。那时,妓女,或生活作风不好者如偷情的、婚前同居的,以及再婚寡妇或敢公开秀恩爱者均会被称为“媱嫲”或“媱货嫲”,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斥为“媱过媱绝”。同时,总往男人堆里钻或爱穿暴露服装、喜出风头、说话嗲声嗲气者也会被骂为“发(pot1)媱”或“媱聂聂(niap1 niap1)哩”。不仅如此,如果谁家姑娘举止不够端庄,如叉开腿坐、高声讲笑等等,长辈见了也会训之“咁(太过、这么)媱”!当然,吵架时女的被骂或互骂“媱嫲”或“媱货嫲”的就更多了。可以说,在客家地区,“媱嫲”这个“性詈词”侮辱性极强——至少是比较强的!(参见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客家方言大典》)

  “媱”字的本义却主要是“美好”。《说文解字》【卷十二】【女部】媱:曲肩行皃(同貌)。从女䍃声。余招切。《说文解字》注:媱,“曲肩行皃。”“音案衍兮要媱。舞容也。《广韵》曰:媱,美好。从女,䍃声,余招切。”《康熙字典》曰:媱,“【广韵】【集韵】余招切,音瑤。【说文】曲肩行貌。一曰戏也,美好也。又山名。姑媱山,在帝台东。帝女死,化为䔄草,服之媚于人。见【山海经】。”《汉语字典》的解释亦为:“媱yáo,1. 曲肩行的样子。2.嬉戏,玩乐。3.美好。”据说正因为“媱”字本义“很正”,所以,长期以来北方地区都有人用它给孩子取名。

AI绘制的巫山神女媱姬。

AI绘制的巫山神女媱姬。

  历史之河缓缓淌过,“媱”义悄然衍化。先是从“嬉戏、玩乐”引申出“沉湎”“不正经”“荒唐”等义,如《史记·殷本纪》曰:“当是时,桀为虐乱,媱荒酖酗于酒,不修厥政,天下叛之。”又由此出发,结合“巫山神女”香艳故事,逐渐将“媱”与娇媚、狐媚、妖媚直至淫荡挂钩。——自先秦起,人们把《山海经》记载的“化为䔄草,服之媚于人”的“帝女”与宋玉《高唐赋》中“愿荐枕席”于楚襄王的“巫山之女”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巫山神女”传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至唐时,它甚至直接表示“娼妓”了,如《唐传奇·杨娼传》:“帅幼贵,喜媱,内苦其妻,莫之措意。乃阴出重赂,削去娼之籍,而挈之南海,馆之他舍。”宋明以后,“媱”用于“淫”或“淫荡”之义者更为常见,如杨慎《升庵诗话》·附录:“国中有媱女,求偶者众多。初有一男求女,约中枝会。复有四男子亦欲求之宿,女亦以言许东西与南北,各各抱被去……”又,《明季北略》卷十五·内臣:“六月,礼部尚书林欲楫,请覈僧道赡地,毁媱祠括绝田充饷。”“媱祠”即“淫祠”是也。再,《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四·名贤之简雍:“蜀简雍……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造酒者同罚。雍从先主游观,见一男子路中行,告先主曰:彼人欲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媱具,与欲酿何殊?先主大笑,而原舍酿者罪。”这则笑话中所谓“媱具”即“淫具”——男根是也,说明“媱”字已泛用至男性。

  奇怪的是:明末清初之后,除客家地区仍以“媱”指称妓女或生活作风不良者外,其他地区几乎不见这种用法了。查阅现当代汉语字典或词典,大体也只有“曲肩行貌”“嬉戏、玩乐”及“美好”三种意思。

  为何客家地区会这样“特立独行”呢?窃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与客家方言形成、发展的“特性”相关。一段时间以来,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颇受学界重视;一些专家表示,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和原住民影响是客家方言形成并缓慢发展的关键因素:客家先祖在逃离中原进入闽粤赣边地后,由于那里地理环境特别封闭、原住民为相对固定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广阔开放、众多民族来来往往导致语言变化较快不同,他们因不得不长期使用当初从中原带过来的汉族雅言,从而使众多汉语古音古字古词和古语法得以保留;与此同时,出于在新寄居地生存发展需要,他们与原住民在争斗、交流中融合,不仅使畲、瑶等少数民族汉化,其自身也吸纳了畲、瑶等民族的不少词汇和语音,从而使语言发生“质变”,最终形成了与其他方言不同的客家方言。(参见靳春阳著《宋元时期汀州区域开发与客家民系形成》和黄志繁著《“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媱”义之衍化其实是其一个“生动”例证:一开始,客家先祖保留了该字的基本义、引申义和读音,但宋明之际客家方言形成后,因其与其他方言特别是北方方言交流依然缺乏,从而使该字之贬义不仅流传下来还不断强化,从而形成了后来基本用于“负面表达”(主要用于骂人)的局面。由于这种变化没在其他方言特别是北方方言中出现,从而使客家方言显得很是“特别”。

  不过,令人迷惑的是:在客家地区,还有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媱”基本相同,它就是“姣”字。罗美珍等人主编《客家话通用词典》(第213页)说:“姣(梅县音hiau2),<形>风骚,妖冶,不正经:妹子唔老实,忒过姣(女孩子不老实,太过妖冶)。”又称“姣”见“《玉篇》女部,户交切:淫也。《广韵》平声,肴韵,胡肴切:姣淫。”该书(第214页)另列有“姣嫲”一词:“<名>风流放荡的女子:姣嫲哩,姣四嫂,嫁得张孤老(风流的四嫂嫁给张孤老)。”朱炳玉著《五华客家话研究》(第365页)则录有“姣聂聂”词条:“女子作态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小孩儿在大人面前做一些亲昵动作讨好人的样子。‘聂聂’是形容词尾,是同音借用,表示程度加深。”同时,该词条也引用了《广韵》的说法:“姣,胡茅切,姣淫。”同时称:“姣淫,五华话指女子在男子面前做亲昵动作、说肉麻的话等。”可见,在客家地区“媱”与“姣”不仅读音相近,其意义和用法也差不多。更有意思的是,查“姣”字的源流发现,它的基本义也是“美好”,如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曰:“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其“姣服”乃靓衣裳之意。后来,“姣”也用于表示“淫乱”,《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八引《左传》语“弃位而姣,不可谓贞。”其注释称:“姣,淫之别名。”也正因有此义,后来客家话中也就有了与“发媱”“媱嫲”相同的说法“发姣”“姣嫲”等。因此,我怀疑古代汉语中“媱”与“姣”属通假字。不过,在史籍中未能找到证据。在此记录下来,以求教于方家。

  说了半天,也许有读者会问:君写此文目的何在?其实,我的本意是在搞清楚“媱”及“媱嫲”意义之基础上,为一些所谓的“媱嫲”正名。因为自宋明理学“统治”客家地区后,在“夫为妻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等理念强制下,不仅众多女性被封建礼教“吃了”,连女性一些基本权益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等都被彻底剥夺了。如果有哪个女性敢反抗,大胆追求个人幸福,轻则会被斥为“媱嫲”或“媱过媱绝”,重则会被打死、活埋或“浸猪笼”!但是,即使如此,不少客家妇女还是敢“媱聂聂哩”!这可从传统客家山歌中找出不少例证:有唱“媱”到不怕打甚至不怕砍头、活埋的,如《血水淋身也爱恋》:“话过爱恋就爱恋,不怕叔公在面前;十二张刀架上颈,血水淋身也爱恋。”又如《俩人相好出了名》:“俩人相好出了名,别人破坏崖(我)不惊;吊颈也要共兜树,活埋也要共条坑。”再如《唔怕世间八大王》:“生爱郎来死要郎,唔怕世间八大王;砍掉头颅还有颈,挖了心肝还有肠。”有唱等郎妹、寡妇等“媱声媱气”的,如《惹得老妹心火起》:“十八妹子三岁郎,夜夜要姐抱上床;惹得老妹心火起,一脚踢你见阎王!”又如《贞节妇女无变仙》:“松树再高无黏天,贞节妇女无变仙;观音虽然得了道,还在南海受香烟。”——这就是寡妇直怼“贞节观”了!不过,最“媱”的当属歌唱公然偷情的,如《双脚踢来单脚飞》:“敢唱山歌不怕大家知,有胆恋郞不怕老公知;不怕老公学哩(了)打,双脚踢来单脚飞!”如果单从歌词看,唱出这首歌的女人确实“媱过媱绝”——即使是现在也还显得太过离经叛道!但是,考虑到它产生于封建时代,表达的是包办婚姻中的妇女追求真情真爱,还算“情有可原”吧?(以上山歌均引自刘国柱编著《精选客家山歌三百首》)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以为如果在客家地区听到有人骂某人是“媱嫲”或“姣嫲”不要马上相信——尽管世上品行不端的女性所在俱有,但也有不少是反封建的先行者!

——姚燕永@粤东野语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