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刻龙舟者:用所学留下这座城的记忆

2022-06-03 16:14 来源:南方杂志

  番禺龙舟文化底蕴之深厚,早在明末清初,《广东新语》一书中就有记载:“番禺大洲,有宣和龙舟遗制,是曰大洲龙船。”

  而龙头龙尾,是一条龙舟的精髓所在。凿刀刻木,手掌发力,木屑骤卷脱落。在斩、刨、批、锯、凿五种工具雕琢下,香樟木渐显龙形。崔俊贤正雕刻的龙头仿刻的是番禺南村镇塘步西村老龙,虽还未上漆,但老龙头的姿态与神韵呈现了出来。

  崔俊贤是广州番禺人,从小被长辈抱着看划龙舟,到后来成为龙舟手,对龙舟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如今,38岁的崔俊贤是已故龙头雕刻大师梁镇洪唯一的入室弟子,龙头雕刻技艺第四代传人。

  自学雕刻 一解儿时龙舟“瘾”

  “我们村有个说法,‘扒龙舟’胜似过年,甚至比过年还热闹。”崔俊贤比画了一下划船动作,回忆起小时候经历的龙舟活动。每到龙船“趁景”“斗标”,也就是龙舟巡游和竞渡的时候,河涌两岸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孩子们四处奔走、爬树远眺,只为找到最佳的观看地点。龙船两两相遇会频密地敲打锣鼓,以“擂锣”礼节相待,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已超百年。

  村子从早到晚热闹不断,看龙舟赛,吃龙船饭,龙舟活动成了村与村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交往的纽带。

  2004年,崔俊贤正式加入当地龙舟队,当上了划手。龙舟活动包含起龙、采青、赛龙(游龙)、藏龙和散龙五个阶段,活动会持续一个月。对童年时期的崔俊贤来说正是爱玩的年纪,一个月太短暂,仲夏时节“扒龙舟”痛快地呐喊,一直挠着他的心。“小时候会学木工师傅做一些木件,模仿做龙头,解解自己的龙舟‘瘾’”。

  20世纪90年代初,崔俊贤所在的番禺沙圩一村建造新龙船,他抓住了机会,偷师学雕刻。“村里以前造新龙船,会找龙船师傅上门现场制作,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证龙船从建造到骏水完整的过程。”崔俊贤对龙船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闲暇之余,根据自己学到的龙头制作步骤,照葫芦画瓢雕刻龙头。

  18岁那年,崔俊贤购入了第一套木工雕刻工具,模仿雕刻自己村的龙头。没有系统学习,崔俊贤仅凭学来的三脚猫功夫,用刀手法略显笨拙,一腔热情却弄得满手是伤。但崔俊贤并未轻言放弃,靠着对龙船的热爱一直坚持着。

  磨刀三年 方能习得真功夫

  少言多做,重在技术。崔俊贤意识到自己闭门造车,难有进步。得知番禺南村有位雕刻大师梁镇洪,收徒非常严格,很多人前往拜师,但都没熬过考验期就打退堂鼓。

梁镇洪大师演示龙头雕刻技艺。

梁镇洪大师演示龙头雕刻技艺。

  经熟人介绍,2008年崔俊贤向梁镇洪大师拜师。学艺前三年,崔俊贤专注磨刀、做刨刀等基础本领的学习,这些本领看似枯燥无味,实质十分讲究技巧。“学艺初期,挫折感很强。就拿磨刀来说,感觉不断在失败中循环,刀都磨坏了两把。”师父一看二摸便知磨得是否过关,不合格的刀二话不说就往地下划,把它弄钝,“不行就是不行,回炉再造”。

梁镇洪大师演示龙头雕刻技艺。

梁镇洪大师演示龙头雕刻技艺。

  梁镇洪大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崔俊贤明白,如果技艺上存在瑕疵,在师父面前是不可能拿到“通行证”的。

  崔俊贤从工具箱拿出一把凿刀做展示,刀刃触感无“波浪感”,凿起来指向性好,省力速度快,不会因为刀面的不平导致凿偏。磨刀不误砍柴工,多年后崔俊贤与客户打交道,才明白工具的重要性。“第一次找我们定制龙头,客户会带自己村老木工来把关。高手过招,无须多言,老木工一看工具便知我们的水平。”因此,在基本功训练上,崔俊贤花了不少精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拜师三年后,梁镇洪大师正式公开收崔俊贤为徒,传授龙头雕刻精髓。崔俊贤白天工作,晚上挑灯练习,十年如一日,对龙头雕刻仍初心不改。“上班比较疲惫,但下班对着龙头,精神上能放松,雕刻成了一种享受。”有时候订单扎堆,崔俊贤只能单位、工作室两点一线,几个月难见家人。

  坚守传统 复刻乡村文化魂

崔俊贤通过师父“飞龙在天”手稿,完成龙头龙尾雕刻。

崔俊贤通过师父“飞龙在天”手稿,完成龙头龙尾雕刻。

  崔俊贤接触较多的是岭南风格的龙头,本质是细、精、巧。一般来说,普通龙头雕刻制作工期是10天。雕刻过程中,龙头眼睛和鼻子的部位最难雕刻,难画参考线,下刀全凭手感。

“飞龙在天”龙头与船身合体,准备骏水。

“飞龙在天”龙头与船身合体,准备骏水。

  若复刻老龙头样式,则需要看原件揣摩。“我们技艺的特色,就是重现老龙头传统神韵。下一代人看到龙头,韵味不改,情怀不变。”崔俊贤认为,龙头雕刻除了是一门手艺,更多的是对人们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的再现,龙头蠹迹斑斑也能复刻其神韵。

  龙头雕刻牵一发而动全身。崔俊贤经常留意古旧建筑雕刻,取材于生活,将一些元素借鉴到龙头雕刻中。通过龙头外形、细节的微调,让传统龙头透露出新鲜感。“我们做的龙头不会有大反差的变化,今年和去年做的龙头相比,可能看不出变化。但与10年前的龙头相比,变化就明显了。”崔俊贤觉得,龙头创新并非某个部位的改变或元素添加,而是龙头整体造型的调整。须、眼、角、鼻、嘴、牙、唇、眉、腮等每个部位要相互呼应,通过不断微调,总结经验才能实现改变。因此,变化的周期会比较漫长。

梁镇洪大师正向徒弟崔俊贤讲解雕刻细节。

梁镇洪大师正向徒弟崔俊贤讲解雕刻细节。

  当初,梁镇洪大师正式收徒时曾问崔俊贤一个问题:“将来我百年归老的时候,你还会继续做龙头吗?”

  崔俊贤一直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回答。

2017年,崔俊贤学满出师,与师父参加番禺南村镇文化节时合照。

2017年,崔俊贤学满出师,与师父参加番禺南村镇文化节时合照。

  2021年3月,崔俊贤被评为龙船头尾雕刻工艺项目番禺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崔俊贤成立了工作室,除了做好龙头龙尾雕刻,也会和学校进行一些互动,让孩子来到工作室参观学习。崔俊贤在技艺上,坚守最传统的雕刻技法,把城市、村庄发展的记忆留在龙头上,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看到龙头、看到龙舟,都能记得住乡愁。同时,作为番禺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龙船头尾雕刻工艺项目传承人,崔俊贤努力擦亮“龙船”这张番禺名片,多次把龙船头尾雕刻工艺带进校园,让新一代感受龙舟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前,龙船头尾雕刻工艺非遗传承文化进幼儿园活动。

端午节前,龙船头尾雕刻工艺非遗传承文化进幼儿园活动。

  《视界·我们生活的广东》栏目组

  本期策划:莫丽婷 李冉

  本期文字:李冉

  本期摄像:卢志科 唐勇军 李冉 莫丽婷

  本期后期:莫丽婷

  栏目监制:卢晓锋

  栏目包装:陈春霖

  栏目统筹:刘树强 陈海燕

  责编:刘树强

  本期支持单位:

  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莫群 李拉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郭芳 王宏旺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