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陈湘波作《二十四节气系列•立秋》

2022-08-06 15:42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壬寅虎年,南方网特邀著名画家陈湘波为二十四节气作画。立秋来临,奉上《二十四节气系列•立秋》以飨读者。

【是日诗】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亦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它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画说立秋】

图片

陈湘波《二十四节气系列•立秋》纸本设色30×60cm

  在《二十四节气系列•立秋》画面的处理上,陈湘波以先以羊毫笔蘸中墨,以中锋从左至右画出枯枝,要特别注意枝的穿插和前后关系,接着用勾线笔双勾出竹叶,用羊毫笔蘸淡墨画出两只小鸟的腹部,再用勾线笔画出鸟的嘴部,用焦墨点出鸟的眼晴,用淡墨画出头部和颈部,再接着用浓墨画出背羽和尾巴,再用焦墨画出两双鸟爪,最后用羊毫笔蘸赭石,在双勾好的竹叶上渲染打底,再用三碌罩染竹叶,用朱砂点染出枯枝上的小红果,待画面干透后,用大排笔打湿画面,半干后用淡墨渲染出气氛。最后从右到左,陈湘波用大篆题上“立秋”,以行书题上年款,盖了姓名章,左边加盖闲章“安吉”,使书、画、印在这里完美结合,丰富画面的形式美。

【节气知识延伸】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之所以有这样的侯应,是因为在立秋后的五天里,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温暖的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会给各地带来温度上的降低,所以说凉风来了,即民间常说的“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图片来源:包图网

  二候白露降。立秋以后,虽然在秋老虎的作用下,中午的天气依然会炎热,但是早和晚因为刮风,气温降低,而且早晚温差比较大,夜间的湿气接近了地面,所以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在清晨会凝结成白雾。特别是在一些海边区域,经常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现象。

  三候寒蝉鸣,寒蝉,又称寒螿、寒蜩。这种蝉比普通蝉的体型小,在秋初的季节鸣叫。人们一听到这种蝉的叫声,就知道立秋时节到了,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秋季,天气开始逐渐变凉。

【立秋农事】

图片来源:包图网

  立秋日对农民尤为重要,农谚云:“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秋后一伏热”,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南方地区多雨、多风、干湿度大,季节转换时,这些气候特征变化明显。在北方地区,降雨、风暴等变化不大,明显变化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由热渐降低;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立秋习俗】

  食腊味

  岭南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广东腊味品种丰富,腊鸭、腊猪肉、腊鱼干等应有尽有,腊味搭配蔬菜、鲜肉或者焖饭别有一番滋味。

  吃糍粑

  广东梅州地区立秋时有吃糍粑的传统习俗,既是喜庆丰收,又可强身补“中气”,更重要是糍粑是圆的,是团圆的象征。立秋时节,做秋社,打糍粑,食糍粑,送糍粑,蕴含着乡土气息。

  立秋茶

  “立秋茶”是汕尾城区和顺村村民延续传统的生活习俗,在立秋这一天,主人家炒菜茶,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吃菜茶。

图片来源:包图网

  啃秋瓜

  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入秋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后形成习俗。民国时《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啃秋瓜,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习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图片来源:包图网

  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养生】

图片来源:包图网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在饮食方面,秋天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在心理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整理:周存 朱绮琳

  海报:曹雅琴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