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日高蝉鸣春意远,万物初壮始立夏——陈湘波作《二十四节气系列•立夏》

2022-05-04 19:12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壬寅虎年,南方网特邀著名画家陈湘波为二十四节气作画。立夏来临,奉上《二十四节气系列•立夏》以飨读者。

【是日诗】

《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宋·陆游

立夏时节,植被一片生机盎然(来源:视觉中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关于立夏,《礼记·月令》云:“立,建始也。”建始,即最初开始建立。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对于现代人来说,立夏只是一个小节气,不像立春、清明、冬至等节气那么重要,甚至可以忽略过去。但是对于古人来讲,立夏是“四时八节”中的重大节日。早在战国末年,我国就已经确立了“立夏”节气,并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在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和祭祀“火神”活动。

【画说立夏】

陈湘波《立夏》纸本设色 30×60cm 

  在《二十四节气系列•立夏》画面的处理上,陈湘波以先以中号羊毫笔蘸浓墨,先画出雁的头部,留出眼睛的位子,再用羊毫提笔侧锋用更浓的墨画出雁的胸部和腹部,再用中号兼毫笔,勾划出雁的翅膀和背部、尾部,最后用焦墨点出眼睛,再在眼睛周边的空白处用赭石点染,接着用大提笔蘸汁绿,画出右边大的水草,点出水面上的浮萍,待右下角的水草半干后用浓墨勾出叶筯,后用中号羊毫笔蘸赭墨画出雁后面的水草,表现出“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的诗意。

  最后陈湘波从右边用大篆题上“立夏”,以行书题上年款,盖了姓名章,右边引首加盖闲章“禅心”,左边加盖闲章“安吉”,这样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丰富了画面的形式美。

节气知识延伸

【立夏三候】

  立夏分为三候:

  “初候蝼蝈鸣”,蝼蝈即蝼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鸣叫,夏天的味道愈来愈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开始从地里冒出来了。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农事】

立夏时节的小麦,已经抽穗(来源:视觉中国)

  立夏时节,南北气候还存在一定差异,南方早已“绿肥红瘦”,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还是“百般红紫斗芳菲”,但立夏农忙却是全国统一的主题。

  农谚云:“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在华北至江淮一带,以小麦为主,从谷雨时就在为结粒做准备的小麦,至立夏时节,要么齐穗吐芒、要么扬花灌浆,麦熟进入倒计时。

  立夏前后,也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日子,所以有“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之说。

  这一时期是农事繁忙的时节,除了耕作,还有采摘和收获,采油菜籽、摘立夏茶、煮茧缫丝……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才能有秋收的回馈。

【立夏习俗】

  古时候,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帝王还会把上年冬天贮藏的冰块赐给大臣。

  在江浙一带,立夏时节,人们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有诗云:“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立夏有“尝新”的习俗活动,如苏州有谚语:“立夏见三新”,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立夏给孩子称体重(来源:视觉中国)

  立夏有秤人的习俗。立夏那天,人们会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着凳子或者竹筐,大家轮流坐到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蛋,满街甩”,在立夏的时候,家长会煮好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民间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孩子们之间会进行“斗蛋”游戏,比比谁的蛋壳硬。

立夏,孩子们绘制的彩蛋(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部分地区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

【立夏养生】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立夏之时,扶阳祛邪,冬病夏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谚云:“入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夏天气候酷热潮湿,古人觉得吃鸡有扶阳祛邪、去除湿气的功效,这就形成了民间入夏吃鸡、尤其是吃乌鸡的习惯。

  夏天人们食物清淡,没胃口,容易体虚,免疫力低下,而乌鸡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黑色素、微量元素,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低,所以入夏吃乌鸡,不但能扶阳祛邪、调节人体免疫力、清除血液垃圾,对气血亏虚也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