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陈湘波作《二十四节气系列•夏至》

2022-06-20 22:28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壬寅虎年,南方网特邀著名画家陈湘波为二十四节气作画。夏至来临,奉上《二十四节气系列•夏至》以飨读者。

【是日诗】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淥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夏至,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6月21日至22日交节。到了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恪遵宪度》中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在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地面,该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为大,至为极,万物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

  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古人在天文观测中,就可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确定夏至和冬至。

【画说夏至】

陈湘波《二十四节气系列•夏至》纸本设色 30×60cm

  为了表现炎热的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陈湘波特别用大写意的手法来画《二十四节气系列•夏至》。先用中号羊毫笔蘸淡墨用中锋勾出白色荷花,接着用大提笔蘸浓墨以泼墨的方式画出右边的荷叶,再用笔蘸淡墨画新的荷叶尖及荷杆,后用笔里的余墨画出淡的荷叶,用中号羊毫笔蘸更淡的墨画出两只鸟的腹部和头部,蘸浓一点的墨画画出鸟的翅膀和尾部,再用狼毫笔蘸焦墨点出眼睛,再画出鸟嘴、脚和嘴的下部,两只小鸟就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待画面完全干后,用清水打湿整个画面,再用淡墨在画面渲染出潮湿闷热气氛。  

  最后陈湘波从右边的泼墨的荷叶上用大篆题上“夏至”,以行书题上年款,盖了姓名章,右边引首加盖闲章“禅心”,左边加盖闲章“安吉”,使得书画印完美结合,丰富画面的形式美。

节气知识延伸

【夏至三候】

  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与麋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鹿角朝前生,属阳;麋角朝后长,为阴。夏至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蜩”即“知了”。知了此时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古人以蝉鸣为“夏声”。

  三候半夏生。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极富诗意的植物名字提醒着人们夏天的时光已经过半。

【夏至农事】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进入尾声,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

  过了夏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各种农田杂草同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所以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夏至习俗】

  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祭祖

  夏至时祭神祀祖的习俗由来已久。《周礼·春官》中提到:“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消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除官方祭典外,民间也有夏至祭祖习俗,以感谢神灵、祖先庇佑,祈求灾消年丰。

  吃“夏至面”

  谚语云:“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食面是中国的饮食传统。在北方,特别是北京人夏至时的典型面食是打卤面、炸酱面、芝麻酱面等,面条煮熟后以冷水淘洗,清凉爽口、降火开胃。南方地区的面条也很多,如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等。

  除面条外,夏至饮食习俗各地不一,、南方不少地区有夏至吃粥、食麦粽、吃馄饨的习俗。

  夏至数九习俗

  中国农历中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说。“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其中三九、四九是全年最为炎热的时节,数完九九,暑热消退。在湖北省老河市的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还有《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互赠扇子、脂粉

  在古代夏至时节,妇女之间有互赠折扇、脂粉等物的习俗。扇子又称“凉友”,能生风消暑;香粉可除汗臭、散浊气,防生痱子,为古时女子消夏避伏“神器”。

【夏至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饮食清淡多吃点“苦”;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运动不易过激。

  夏至也有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伴随着接天莲叶的碧绿,和映日荷花的鲜红,夏至登场。它是万物极盛之时,也是阴气生阳气衰的转折点,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自然观,提醒着人们珍惜时光,度过生如夏花般的人生。

  整理:周存

  摄影:还月亮 刘满仓 柏依朴 王彦冰 房德华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