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小寒日初长,风吹腊梅香——陈湘波作《二十四节气系列·小寒》

2023-01-04 19:43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壬寅虎年,南方网特邀著名画家陈湘波为二十四节气作画。小寒来临,奉上《二十四节气系列·小寒》以飨读者。

【是日诗】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藂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1月5日,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寒冷,民谚中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但还没寒冷到极致,故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在我国北方,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画说小寒】

陈湘波《小寒》纸本设色,30×60cm

  俗话有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均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而生长和活动的。这张《二十四节气系列•小寒》通过腊梅与松树、两只山雀的组合,在植物与动物、动与静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使画面构图巧妙,布局得当。陈湘波又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表现山雀、腊梅和松树,从具体的画面上看,山雀用笔干细、清淡,腊梅用藤黄点染,并巧妙地穿插其间,松针用中锋表现,最后再用淡墨汁、赭石渲染背景,使画面显得轻松随意,丰富充盈、毫无刻划痕迹。

  腊梅开于寒月早春,花黄如腊,清香四溢。宋代《姚氏残语》又称腊梅为寒客。它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故又称早梅。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为冬季观赏佳品,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花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慈爱、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刚强、高洁的品格,为历代传统文学家、诗人、画家所钟爱,也为此留下无数的文学、绘画的精品,曾有诗赞美:“枝横碧玉天然瘦,恋破黄金分外香”。

【小寒三候】

  “小寒”分为三候:

  一候雁北乡

  “乡”是趋向之意,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喜鹊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繁衍。

  三候雉始鸲。

  “雉”是野鸡,“雊”为鸣声,求偶声,是指雄性野鸡感到阳气上升而开始鸣叫,早春已近,早醒的雉鸠开始求偶了。

【小寒农事】

  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同样是小寒节气,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生产农事。在以前,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没有太多的农活,都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

  而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因为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小寒习俗】

  吃糯米饭

  在广州,小寒这一天早上会吃糯米饭。糯米饭里会配上炒香的“腊味”(广东人俗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一些油脂类掺和吃起来才香。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比较寒冷,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或由狗来牵引,或者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推动前行。冰面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其含意有三,一是不忘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为农业所作出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可以借此休憩。

  吃黄芽菜

  在天津,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担忧。

小寒养生】

  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俗语说“冬练三九”,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时候。

  小寒养生的内容很多,但基本原则如《黄帝内经》提到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不同体质要区别对待。

  整理 周存

  设计 武君丽

  摄影 李建生 李志军 刘明祥 王罡 许传宝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