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最全指南!一起打卡广州近代中轴线(北段)

2023-04-04 16:48 来源:南方网 夏阿怪

广州近代中轴线声音漫游手册



广州古城墙遗址

  从越秀公园东门进,就能透过高大浓密的紫荆花树,看到一段青灰色城墙砖。这就是广州古城墙遗址。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用青灰色大砖砌筑,红砂岩石块砌基,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广州城原有的城市格局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明洪武三年 (1370年)拆除了中间部分分隔的城墙,填埋中间部分的濠池,三城合为一城。《羊城古钞》记载:“明永嘉侯朱亮祖以旧城低隘请连三城为一,辟东北山麓以扩之。于是后倚越秀,前俯珠江;并瓶西来,罗浮东峙。又筑五层镇海楼以壮观膽。”现存著名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就是扩展城垣期间修建的。明嘉清四十二年(1563年),为避免原宋代所建雁翅城保护的江边商业区受到骚扰和袭击,保护这一带沿江商业区的安定和繁荣,当局又加筑外城,这次加筑的外城称为明代“新城”。广州城基本扩展到北抵越秀山,南抵珠江边,东至大东门,西达西濠,以形成今天广州市旧中心区的基本范围。这次护建把越秀山的一部分放在了城市范围以内,城中原有的六条溪水长流不断,广州城形成了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格局。

  19世纪末,洋务派的张之洞就提出广州要兴建马路,以改善当时的交通问题,修路的最大阻碍就是城墙。民国二年(1913 年),广州城西门被拆,从此广州正式开始了拆城运动。现仅余下越秀公园内1000多米的一段。

  漫步古城墙,你能看到城砖被青苔覆盖,榕树的根茎环绕其间。附近的居民在这里散步、闲聊、锻炼身体。城墙见证了广州城的定局,曾承担起城市的“防御”功能,如今藏于越秀公园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镇海楼

  镇海楼和明城墙差不多同一时间修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民国十八年(1929)在此成立广州博物馆。来到镇海楼,不仅可以逛逛广州博物馆里本地出土的一些文物,还可以登上第五层看一看广州城。

  屈大均评说,“四楼惟镇海楼最高,自海上望之,恍如蛟蜃之气,白云含吐,若有若无。晴则为玉山之冠,雨则为昆仑之舵,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他注意到一个现象,海舶入珠江时可见镇海楼,镇海楼起到航标作用。

  镇海楼曾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还能看到远处的白云山。如今视野已被高楼遮挡,绿树成荫,看过广州博物馆内浩瀚如烟的历史藏品后,伫立于此,去想象曾经的广州城。 

中山纪念碑

  从镇海楼离开后,可以前往中山纪念碑,其位于越秀公园越秀山山顶,作为与南部中山纪念堂相呼应的一部分,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民国十九年(1930)1月建成。纪念碑坐北朝南,高37米,由花岗岩石砌成,中山纪念碑是越秀公园内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重要纪念性建筑物。碑基上层四面共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沿着百步梯往下走,则会经过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这是孙中山于民国10年(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和宋庆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民国11年6月,粤秀楼被陈炯明部下叶举叛军炮火夷为废墟。孙中山逝世后,民国19年6月16日,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在粤秀楼遗址建立“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碑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刻有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所撰并书的《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当年62名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的经过。

  1922年6月16日,作为孙中山曾经信任的部属广东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陈炯明部下叶举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观音山粤秀楼。孙中山立即转移到珠江上的永丰舰。而宋庆龄为了不给孙中山增添不便,没有和他一同转移。事后宋庆龄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广州蒙难记》,详细描述了卫士队护送她惊险突围亲历,遭遇枪战后乔装混进人群后终于脱险。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旁的百步梯,春天的时候,绿树红花,尤为好看。偶有小猫出没。这里或许是广州最浪漫的一处了。

中山纪念堂

  从越秀公园南门出来后,可以抵达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1931年建成。主体建筑八角形的古宫殿式,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平日里也用作广州市内主要的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场地。

  大堂座落在花岗石高台上,平面呈八角形,高49米。四面入口设柱式围廊,廊柱为红色水磨石,正面及两侧围廊均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檐下悬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大堂内由隐蔽在墙壁的8根柱子,支撑钢桁架,承托起堂顶,无一柱遮挡视线,是建筑艺术中的杰作。讲台后墙镶孙中山的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刻石。堂前立孙中山铜立像,广场开阔,植有各种常青树,一对花岗岩石雕成的云鹤华表立于其中,庄严肃穆。

  中山纪念堂的北门有一棵“木棉王”,这棵木棉树植于1668年,树高27m。树枝散开,像一个张开怀抱的人。

广东科学馆

  逛完中山纪念堂后,可以到对面的广东科学馆转转。这栋建筑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实也是一座历史建筑。奠基于1956年,1958年竣工,馆名是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名。站在广东科学馆的背面,可以看到其西侧的中山纪念堂,而东侧是普通民居。中山纪念堂色彩鲜艳、风格雅致,广东科学馆朴实稳重,而民居则充满了生活气息。一眼望过去,能看到百年时间渡过的痕迹。



越王井

  科学馆内部还有一个彩蛋,在其南处停车场位置,有一口古井。这或许是广州最古老的井——越王井

  南越国时期,越秀山上有越王宫,为王府专用。又因山上有越王台,故又称越台井。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越王井“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并说“佗饮斯水,肌肤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说明井水有美容功效,又能保护“视听不衰”,还可以活到长命百岁,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写信说,“广州一城人”都喜欢饮这口井的水,可惜只有“官员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明武宗正德年间,学士黄谏写《广州水记》时,将广州城内的泉,井、涧的水质分为十等,云:广州城内的九眼井为最佳。

  南汉王刘龚曾独占此井称此井为“玉龙泉”而独霸之,“禁民不得汲”。宋时还井于民,番禺县令丁伯桂还给井加了一个九孔的石盖,几个人同时打水,互不干扰。如今还存有“九眼古井”石碑与井盖残石。20世纪50年代,仍有许多居民到越王井打水饮用。60年代以后,由于周围环境遭到破坏,长期失修,井底淤积,古井逐渐失去其饮用功能,变成一个古迹。


连新路

        从广东科学馆出来后,可以前往连新路附近看看民国时期的几栋民居,有白色小洋楼,也有红砖小别墅。它们藏在被翻新或后建的居民楼中,门口摆放着屋主打理好的花草,充满了市井气息。这里还有一家本地的咖啡店,叫做“豆匠咖啡”,老板以前从事航海行业,店里充满了海洋元素,比如门口放置的巨大船锚。他们家也会做一些广式咖啡的特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尝看。

人民公园

  从小巷子里出来后,可以去到旁边的人民公园走一走。

  人民公园(旧称中央公园),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1921年10月12日正式开放。公园所在从隋朝起均为官府用地,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署。1917年孙中山倡议建作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市立第一公园。公园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呈方形几何对称形式。

  因地处市中心,1925年改名为中央公园,不少老广还这样称呼。1966年改人民公园。1923年8月12日公园公布游览规则,此为中国历史首个公园规则。

  人民公园的北面为广州市府合署旧址。也是如今的广州市政府办公楼。这座建筑始建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竣工于1934年,是陈济棠主粤时建造的一座仿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官署。


国民政府遗址

  看完广州市府合署旧址,可以从西边出口离开,穿过马路,便可以抵达越华路上的国民政府遗址,这里原为清朝两广总督署,现为广东省民政厅所在地。原来的房子已荡然无存,只保留大门口的4根门柱。门前的两座花岗岩石狮子已于1981年移入“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之说明》,阐明成立国民政府的必要性。后因条件未成熟而搁置。至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才在这里正式成立。

杨家祠

  沿着越华路往东走,则会经过杨家祠,又名“泗儒书院”,是珠海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昔日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进祠堂。上世纪20年代初,杨家祠成为一个重要的红色活动据点。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杨匏安在此撰写了大量文章,成为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时,杨家祠是这次会议的筹备联络处。


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

  继续往东,从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的大门进去,就进入一个以灰色调为主的居民区,往前行约100米后左转,出现一个由四根红色柱子支撑着的绿色琉璃瓦顶的四方亭,这里便是民国广东警备司令部旧址。

  广东警备司令部始自陈济棠从1929年到1936年主政广东时。四方亭北侧连接着一条约10米长、2米宽的长廊,并在长廊尽头往西延伸出另一段长廊。是典型的的民国园林小区。旧址的痕迹只能从民居的夹缝中看到一点了。116号大院17号是旧址中仅余的一栋建筑,被居民楼包裹,旁边伫立着一棵老树。只有它知道这变化的一切了。

  传统中轴线(近代)北段部分在这里就结束了。北段气质安静、优雅,无论是漫步在越秀公园的城墙之下,还是抬头望开满花的木棉王,又或是坐在民国建筑前喝上一杯咖啡,的确很难想象过去这里作为城市中心,所经历的政权的建立和消亡、城市的定局和衍变。

豆匠咖啡(拍摄:卢绍聪)

  此刻你走在路上,或许能经历的不仅仅是此刻了。

  未完待续。


  文、音频:夏阿怪 图:hunk 插画:倪仕轩 

编辑:夏阿怪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