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城墙遗址
从越秀公园东门进,就能透过高大浓密的紫荆花树,看到一段青灰色城墙砖。这就是广州古城墙遗址。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用青灰色大砖砌筑,红砂岩石块砌基,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广州城原有的城市格局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明洪武三年 (1370年)拆除了中间部分分隔的城墙,填埋中间部分的濠池,三城合为一城。《羊城古钞》记载:“明永嘉侯朱亮祖以旧城低隘请连三城为一,辟东北山麓以扩之。于是后倚越秀,前俯珠江;并瓶西来,罗浮东峙。又筑五层镇海楼以壮观膽。”现存著名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就是扩展城垣期间修建的。明嘉清四十二年(1563年),为避免原宋代所建雁翅城保护的江边商业区受到骚扰和袭击,保护这一带沿江商业区的安定和繁荣,当局又加筑外城,这次加筑的外城称为明代“新城”。广州城基本扩展到北抵越秀山,南抵珠江边,东至大东门,西达西濠,以形成今天广州市旧中心区的基本范围。这次护建把越秀山的一部分放在了城市范围以内,城中原有的六条溪水长流不断,广州城形成了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格局。
19世纪末,洋务派的张之洞就提出广州要兴建马路,以改善当时的交通问题,修路的最大阻碍就是城墙。民国二年(1913 年),广州城西门被拆,从此广州正式开始了拆城运动。现仅余下越秀公园内1000多米的一段。
文、音频:夏阿怪 图:hunk 插画:倪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