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学生如何写影评?2024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暨第20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于11月落下帷幕。“一种观点”影评征集活动共评出20部优秀大学生影评,在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展出。
影片《深海》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父母离异的小女孩参宿在灰暗的精神状态下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母亲。在一次外出游玩过程中她意外掉入海中,却幸运地被船上扮演小丑的小商贩南河救起,在医院昏迷时酿造了一场自我救赎的梦。在精神分析学派中,拉康的理论和思想对电影美学与批评产生了更为直接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主要选取拉康的精神分析法对影片进行评述。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包含了镜像阶段理论和由其衍生出的关于眼睛和凝视的辩证法与想象和象征的讨论,契合《深海》中小女孩参宿由现实凝视、想象入梦,于梦中探索自我精神存在的主要情节。本文从梦境的塑造、梦中人物分析、梦对现实的反馈这几个方面对影片的双重救赎意义展开阐述。
梦与现实:一次被救赎的旅途
影片的主体几乎都是小女孩参宿的梦境,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来看,这是在“凝视”之下进入的想象情境。对参宿而言,母亲离开时她那被风雪撩乱的发丝以及满含不舍的回望的眼睛是一个“失去瞬间”的画面。在那个瞬间,参宿经历了从“有”到“无”,失去了挚爱的母亲,从此便难以忘怀。于是,当她靠在护栏边低头看大海时,如丝海水让她又想起了母亲的发丝,而这一次,却是海里的精灵。导演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导入了参宿的梦,开启了一段现实与梦境互为影射的奇幻叙事。
在梦里,她来到了一家深海大饭店,一进门便看见海象店员在讨好鱼顾客,此时的参宿一脸困惑甚至揉揉眼睛不敢相信。参宿的现实自我对于客观常识的判断使其产生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隔隙,这一心理过程是:梦中的她——所谓的理想自我——无法相信眼前所见。随着梦中的她开始大胆追逐母亲的痕迹并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理想自我超越了现实自我的存在,伴着剧情的发展,理想自我在梦中与周遭环境互动,最终产生自我治愈与救赎并反馈给现实自我。
这梦境对现实的反馈很大程度上源于梦境与现实的关联。在初入深海大饭店时,参宿被视为“晦气”,受到全体店员与顾客们的唾弃。这与她在现实中虽郁郁寡欢但不被理解,遭受孤立的处境相一致,此时梦中与现实的情绪感受相关联。随后,她成为饭店的一名服务员,同为服务员的阿花训斥海象舵手说:“老金,别对孩子那么凶。”这与现实中继母对父亲说的话一致。抱着糖果又活泼可爱的小海獭则是现实中弟弟的另一番梦境表现。这些都是参宿周遭亲人在梦境中的化影。而南河掉了一只的鞋、腹部划到的伤口作为细节,不仅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牵连,更是作为现实中昏迷在医院里的参宿醒后汲取理想自我奋进力量的提示性标志——曾有一个人鼓励她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光,曾有一个人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在参宿与南河漂浮在海面时,翻腾的海水带来的不安以及精疲力竭后沉入海中的那一段无望,对应着梦境中一行船员对抗丧气鬼以及巨大的海浪、海水压力向深海之眼前进的旅程。梦里南河为了她,现实中南河救了她。
关键人物:南河给予的爱与力量
南河作为影片中十分立体可感的人物引发了许多观影者的同情、共鸣。在饭店只有一颗星时,他对顾客百般讨好、低声下气。在谎言被识破时,他又近乎带着泪喊:“对,我眼里只有钱。”可观众读出的却是他对自我的失望,对现实的无奈。虽如此,他也有放下对“星”的执念的时候。他给参宿放动画,给她泡泡面。为了逗她开心,给她讲萨摩耶的故事。他还画着自己的家乡,构想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不用讨好别人,不用为别人活着。”是他在梦境中鼓励参宿“要真的开心”,再遇到丧气鬼就“打倒他”;是他在离别前对参宿诉说了最后的寄语—— “……一定有一些光亮在等着你,哪怕,只是很小的瞬间,也值得你努力活下去。”
作为参宿梦境与现实中关联最原真的人物,南河将自己用命换取来的光与力量完好地传递给了参宿,于是,她醒来时也带着梦境里的感动与光。
银幕内外:由凝视带来的双重救赎
观众观影时联系着屏幕世界的重要途径是目光,屏幕上的故事与奇观引发了观众的凝视,这份凝视让观众逃离象征秩序进入想象情境,即幻想所在。人们在幻想中往往易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认同。亲情缺失或患有抑郁的观众在长年无法与人言说的孤独中或许能如参宿一般带着光与暖走出影院。在现实生活的泥沼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或许能躲开势利拜金的浊流裹挟,如南河一般寻找自己人性的光辉,寻找心之所向。
在些微相似之下注入了巨大的奇幻、超凡,这使《深海》这部影片的主体具有童话般奇异的氛围却又于细节处与真切的现实互为影射,这般巧妙地勾连让观众于第一层“凝视”进入影片世界后又开启了上帝视角零聚焦地观看参宿的现实与梦,加深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也增厚了影片对观众的救赎深度。
电影自诞生以来,便自有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记录,更作为一种共振心灵的美学触碰着每一位观赏它的个体。《深海》以独特的剧情构思讲述了一位抑郁症女孩的自我救赎的故事,更以这种救赎故事救赎了不少与影片人物类似的观众朋友们,实现了影片内外的双重救赎。
撰文:暨芷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3级视听传播专业学生
本文获“一种观点”影评单元优秀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