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繁荣、发展于清代。
潮州剪纸题材有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等,内容基本是祈求吉祥美满的。潮州民间剪纸一般都没有画稿,艺人凭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借助夸张、变形等手法,剪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潮州民间剪纸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富有装饰性,从而形成细致、豪放、秀逸、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艺术风格,成为潮州最有特点的民间美术。潮州民间剪纸艺人还在纯色剪纸的基础上,创造出多色剪纸的形式。多色剪纸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
潮州剪纸是民间对文明和幸福期望的一种纯朴表达,是潮人文化人文主义的载体。
潮州剪纸的文化延伸
剪纸艺术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还有江根和、李木林、杨学友、罗瑞瑜、辜秋泉、谢楚周等尼姑带出的潮州剪纸艺人在当地剪纸创作中发挥作用。1962年后,因寺院僧尼无后,出家者少,潮州剪纸渐失传人。
(稿件来源:广州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