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风家训,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航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在以后的人生大海上不会迷失,走得更远。
《颜氏家训》
名言:“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北齐文学家)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训诫子孙。历代对此都非常推崇,他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朱子家训》
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朱柏庐(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
《诫子书》
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放翁家训》
名言:“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陆 游(南宋著名诗人)
《放翁家训》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警示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谦虚,要自信而不是自负,并且做事要有决心坚持下去。
《包拯家训》
名言:“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包 拯(北宋名臣)
包拯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告诫子孙后代一定要为官清廉,这既是包拯对后人的训诫,也是包拯一生的品格写照。
《王阳明家训》
名言:“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王阳明(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
《王阳明家训》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强调“心”之重要,“心地好”便是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诫伯禽书》
名言:“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周公在书中告诫儿子六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后人要拥有谦虚谨慎的美德。
《诲学说》
名言:“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宋朝著名诗人)
欧阳修在《诲学说》中劝戒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同时也是在告戒我们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