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问一个中国人“会写汉字吗”,他多半以为你在开玩笑。等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大家才一脸黑线:很多字真不会写。
你要是问一个中国人“喜欢诗词吗”,他可能不屑地说“谁还读那些”,等到《中国诗词大会》推出,大家才仿佛刚刚惊醒似的:古典诗词这么美!
你要是问一个中国人“平时读书吗”,他一般会回答“太忙没空读,不过经常看手机”。是的,很多人把在手机上刷微博微信当阅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朗读者》节目推出了。它能否复制《汉字大会》和《诗词大会》的成功尚未可知,但这几个节目一脉相承的对民族语言文化的敬重,以及前两者在传播上的巨大成功,让我们明白:这个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文学与文字,还是有人看重、受到广泛推崇和热爱的。正如董卿被问到为什么办《朗读者》节目时回答的:“那么多优美的文字,就等在那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呢?”
通过文字,感受美好
春节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的热议余温未散。似乎在一夜之间,文化类节目忽然被刮目相看。2月18日晚8时,《朗读者》第一期开播了。六组嘉宾、六个故事,六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如同一幅幅画卷在董卿的解读中展现在观众面前。
每段朗读都由董卿的一段采访作为开始,嘉宾的讲述让观众明白,朗读的每篇文章都源自于他们的真实生活。观众们被世界小姐张梓琳为她女儿朗读的刘瑜的小诗戳中泪点,还发现朗读儿子婚礼上致辞的柳传志也有作为普通父亲的一面。
“先讲故事后朗读”的设置,在董卿看来,可以让观众对人物有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对人物的朗读更有代入感,“能够感同身受,有更深刻的理解”。
节目的明星嘉宾覆盖不同领域,之后亮相的,还有航天英雄杨利伟,作家刘震云、配音演员乔榛,及演员斯琴高娃、蒋雯丽等。
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董卿谈到选择嘉宾的标准,给出几个关键词:有影响力、有知名度、有独特人生经历、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说他身上有些特别的品质,值得我们来弘扬,都是我们想要选择的。”
让名人去掉光环,以平凡状态示人,而节目也给非娱乐明星讲故事的空间。这样的嘉宾,在第一期亮相的有两组,分别是花费10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和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董卿坦言,节目在筹备时原本打算启用全明星阵容,但后来发现,“明星其实已经被过度消费了”,在他们身上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是件难事。而在普通人或有特殊经历的普通人身上,能挖掘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带来感动和惊喜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现在看来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董卿说,以鲜花山谷夫妇为例,他们的人生,让观众意识到,世间还能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桃源生活,“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有些愉悦,不是娱乐!
1973年在上海出生的董卿,已是有着22年从业经历的资深电视人了。2002年走进央视后,凭大方亲和的主持风格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不过,以往外界对她的印象多停留在赵忠祥给她的八字评价之上:端庄、得体、大气、知性。
“没想到她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诗词大会》第二季最近爆红,大多数观众看节目时对董卿的表现发出如上的感叹。
事实上,即便工作再忙,董卿都会保证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阅读量,直到今天也如此。她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在泛娱乐化造成社会风气浮躁,阅读信仰缺失的当下,身为电视人要做什么。而《朗读者》,让她“仿佛回到了起点”。
《朗读者》播出前,有人提出过担忧:“普通观众会不会看不懂?”董卿不认为节目和大众间存在隔阂。
首期节目里“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是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按理说,他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较远的一位嘉宾,但他真性情的讲述引起很多关注和赞赏。
“我并不在乎大众是否熟悉他的故事,而是关心他的讲述能不能引发共鸣。”董卿说,“许老先生的情难自禁,他的这种可爱和执着,打动了无数人”。
有的观众则在节目里发现了有趣的细节,而这是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的:“原来念了那么多年的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长知识了!”
观看了节目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点评说:“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我的感情,朗读给你”
董卿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自己在电视行业做了二十多年,已经到了一个时候,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而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也有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
记者问她:在你看来,几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红火是为什么?董卿回答:我并不认为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起码是个风向标。这让我看到,在一些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此类节目也能寻到一席之地。而观众给我们带来了鼓舞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文化类的节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朗读者》首播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反馈和如潮的好评,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该如何突围?如何直击观众内心深处,把观众留住?对这个问题,董卿认为:首先还是期待着整个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和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一种最温柔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节目的主旨,面向大众的第一座坐落于国家图书馆门口的“朗读亭”日前正式投入运营,之后,还会在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设立。“朗读亭”内设有专业录音设备,及供朗读者查询读本的平板电脑。“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暂停一下,感受文字的力量,表达内心的情感。”节目组称。
董卿说,这是她特别喜欢的设置,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接受这样一种传递情感的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想你了”,“我忘不了这个人”,有时候可以用朗读的方式借文传情的。朗读亭是在节目录制时匆匆制作完成的,目前只在北京和广州两座城市开始运营,未来这个模式会更成熟,一定会更全面地展现普通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