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来电观影|同学们怎么看《同学们》?

2024-05-23 10:56 来源:南方网 金哲华、郭昊奇、朱嘉祺

  日前,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指导,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南方网来电观影团联合发起的“和同学们一起看《同学们》”观影活动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举办。影片编剧王寅、配音导演陶有量、配音演员马瑞与现场师生进行交流。

主创和观影师生、专家合影

主创和观影师生、专家合影

  纪录电影《同学们》围绕华南地区教育抗战史,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多所华南学校,长途跋涉迁移到粤北办学,师生们冒着炮火坚持办学、求学的故事。

  对于在暨大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项目策划顾蕾充满了期待:“不仅是因为影片呈现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史与暨大有渊源,还因为电影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同宗同源的主题。暨大是百年侨校,湾区学生一起学习的历史悠久,氛围浓厚,与影片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观影活动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所在的“小白楼”举办。这座建筑在筹建时的设计者、建设项目负责人林松坚,是抗战时期在韶关上学的学生,先后在韶关大村的私立岭南大学、乐昌坪石的国立中山大学学习。

顾蕾讲述影片与暨大的渊源

顾蕾讲述影片与暨大的渊源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是华南地区第一所专业电影学院,学电影的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看电影《同学们》?

  老师们看《同学们》:有了“同学们”,才有了“老师们”

  将《资本论》首次带入课堂教学的王亚楠、“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电影中出现的老师们,如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岭南这一段历史。

  为什么讲的是老师们的故事,片名却叫《同学们》呢?

  “只有有了同学们,才有了老师们。”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教授李学武谈到对电影的理解,她认为电影里存在两种对话,一是“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对话,一是今天的人和历史的对话。她在观影后寄语现场同学们:“理清自己和历史的关系,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这是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和触动。”

李学武教授寄语同学们

李学武教授寄语同学们

  “作为老师,我和这部电影有很多情感共鸣点。”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陶冶教授看来,电影虽然反映的是艰难岁月,但画面基调明快,和绿色的海报一样充满希望,这也是影片要传递的精神:无论多么困难,为人师者都能在绿树掩映下传道授业。

陶冶教授分享观影感受

陶冶教授分享观影感受

  同学们看《同学们》:用美和诗意,传递希望和力量

  尽管所处时空不同,但“学生”的身份使现场观众对影片中描述的学习、生活场景有天然的熟悉感,也因为社会背景的不一样,使同学们居安思危,能更深刻感受到抗战时期坚持办学、求学的不易。

  校方从广州抢救、运送图书前往粤北,在粤北搭建图书馆,学校给同学们画出了不同的前往粤北的路线......影片中呈现的这些场景,给学生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影视专业的学生观众看来,纪录电影《同学们》的“文本很美,不管是过渡性语言,还是引用的当时师生的诗词、回忆录,这些文字都有极强的感染力”。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学生观众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学生观众

  如何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让纪录电影的故事好看、吸引人?

  在被同学们犀利提问后,编剧王寅坦言自己也曾担心纪录电影的趣味性,但在看了当年学生的日记、回忆录后,这个疑虑就打消了:“他们是活生生的,有非常生活化的经历。”她看过当年国立中山大学的入学试题,“我有一条自己的代入的线索。想象自己如果是当年的一个女学生,会怎么前往学校,见到哪些老师、同学,和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对话......”

  纪录电影中,旁白配音是重要的一环。如何确保《同学们》中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表达和声音特点都有足够的区分度,让观众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个角色?陶有量在和同学们互动时展示了配音演员马瑞录音时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契合角色,不戴眼镜的马瑞在配音时戴上了眼镜,让自己找到角色的感觉。《同学们》在配音手段上进行了创新,力求在声音中保留更多感情。

主持人马瑞、编剧王寅、导演陶有量

主持人马瑞、编剧王寅、导演陶有量

  “和同学们一起看《同学们》”活动是南方网来电观影团和片方、高校联动的新尝试,在年轻观众和电影主创之间搭建起面对面交流的桥梁,让电影的意义在讨论中得以延伸,让观众更直观地感知电影创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金哲华 郭昊奇

  见习记者 朱嘉祺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