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是城市漫游系列的第三个广州历史文化街区——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也非常鲜明——广州传统古村落、岭南园林和西关大屋。
这次城市漫游,我们从仁威庙出发,逛逛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乡村聚落泮塘五约。泮塘五约的改造从2013年开始,被定义为“保留式”改造:保留近五成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广州首个民意参与的小区微改造项目。
泮塘五约逛完后,可以再去看看几座岭南园林,比如海山仙馆、荔园,虽然原址已经消失,但从后期还原的景观和历史图片、故事中,依然能感受到岭南园林的精美和它的独特气质。
仁威庙
仁威庙位于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大门两侧的横梁上是各种人物、动物、花草的金漆木雕,屋顶上则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主的灰塑。仁威庙位于闹市区的马路边,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气质。
泮塘五约
仁威庙旁有一条小巷子,那就是通往泮塘五约的路。
“泮塘”最早被称为“半塘”。过去,这片区域由于珠江的泥沙冲击,在唐朝后才逐渐形成陆地,所以被称为“半塘”。广东地方史志专家陈泽泓在《荔湾故事·泮塘文史》中考证,明清时期,“半塘”“泮塘”“泮溪”通用,到了清代中后期,“半塘”的称呼越来越少见,“泮塘”二字占了上风。“泮”的本义是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所以古代学宫内的半圆形水池被称为“泮水”,进入学宫又称为“入泮”。“半塘”改为“泮塘”,也是本地乡民对于本地学子的一种期待。
“约”的意思就是村民聚居点。学者王一娜在《明清广东的“约”字地名与社会控制》一文中对于“约”作了详细的梳理,“约”源自于乡约,乡约划地分民管理地方基层社会,使得“约”演变成为地名的用字。广东“约”作为地名的现象,在明朝中期就已出现。清代,广东的“约”字地名更为常见,且情况更为多元。现在的行政区划中“约”早就不是层级单位,可能因为曾经有过乡约,某个地方可能划分为若干个约,于是就出现了“老地名 + 某约”的新地名,有时约字前面是方位字“东南西北”,有时是序号字“一二三四”。直到今天,某些地方的乡民仍然十分清楚自己是属于哪个约,也很清楚约与约之间的界限。如当代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仪式上,荔湾区就有洋塘首约、二约、三约、四约、五约的龙船。
五约是泮塘中保留相对最完整、原住居民最多的一个。2016年进行微改造后,泮塘五约在保留了古村落本身的生活、民俗气质的前提下,也引入了不少咖啡店、书店和艺术空间。相比隔壁永庆坊的热闹,这里更有一种村落本身的悠然气息。
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队
石井人民公社的前身是三官庙,三官庙是泮塘村内重要的传统建筑,《重修三观古庙碑记》中记载,三官庙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重修,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被改为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队泮塘第三生产队。这座建筑正在进行整修,但在现场依然能透过脚手架感受到里面庙宇和人民公社叠加在一起的气息,门口还有本地的村民和游客在吃糖水,让人有一种时空重叠的感觉。
半溪五约亭
半溪五约亭位于一棵大榕树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口有一副对联,“门接水源朝北极,路迎金气盛西方”,据说是村中清朝进士黄其表的笔墨。在这座亭子的旁边有座石桥,当然现在已经看不到水流的痕迹了,据说以前这里曾是一座木桥,桥下是河涌,连着荔枝湾。如今这个亭子更像是一个村子里的告示栏。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也称敦本堂,它是荔湾区典型的广府祠堂,建于清末民国,这个祠堂的保护范围包括了一旁的)大明李氏墓,这里目前正在进行修缮。原来在泮塘五约完成微改造后,有村民反映,看起来破败的敦本堂、三官庙、五约亭和皞霞书社以及陈旧的民居,才是泮塘五约的灵魂。看到村民们的想法得到了落实,让人对于泮塘的未来模样更加期待。
海山仙馆
海山仙馆建于清朝道光年间,馆门有“海上神山,仙人旧馆”对联,故名“海山仙馆”、它的主人潘仕成是晚清一位富商,先祖以盐商起家,潘仕成继承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后来成为广州十三行的巨商。
海山仙馆之精美,可以从俞洵庆《荷廊笔记》中看出来,文中这样描述:“该园占地面积辽阔,园中有一小山,山上松柏苍郁,拾级而登,石径曲折迂回,俨然苍岩翠岫矣。山旁有一大池,广约百亩,与江水相通,隆冬不涸,微波荡漾,可以泛舟。在池塘之旁,又有一堂,迥廊曲径,雕花栏杆,十分精致,离堂散步之外,为娱乐场所,每于台中作乐,则音出水面。缥缥缈缈,有如仙山琼阁,令人为之陶醉。在堂之西面,接着小桥为水榭,轩窗四开,一望空碧。三伏天时,藕花香散,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在宽敞的花园里,遍种荔枝树,绿阴处处,丹荔垂垂,高阁层楼,曲房密室,掩映在绿树丛中,仿如世外桃源,人间之仙境。”
潘仕成不仅有钱,而且还是一位文化名流,他当时斥巨资刻印了《海山仙馆丛书》,搜罗历代书法家的名迹法帖,凿了1000多块石刻,在馆内建起300多间回廊展示这些石刻。当时海山仙馆还吸引了不少达官显贵、名流雅士、外国豪商富贾前来,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一些摄影师留下来的照片。
但海山仙馆故事的结局却是令人唏嘘的,1873年,海山仙馆因潘仕成经营盐务失利亏欠而被查封拍卖,一代名园就这样没落了。
唐荔园
历史上的唐荔园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广州绅士丘熙在荔枝湾建了一座种满了荔枝的园林,取名为“虬珠园”。后来两广总督阮元之子阮福对这里的园林造景非常喜欢,认为它可以和唐代荔枝湾的荔园媲美,所以题名为唐荔园。再后来,唐荔园成为了海山仙馆的一部分。如今,唐荔园是一家粤菜馆,湖面上停着几首挂着灯笼的花船,食客们穿过九曲回廊,就可以抵达唐荔园,可以选择大厅,也可以登船用餐。
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上半段行程大概就结束在了唐荔园,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上午10点开始溜达的话,这个时间差不多到饭点了。你可以选择在唐荔园就餐,在湖上的小船上品尝粤菜。除了唐荔园,附近的泮溪酒家、广州酒家、陶陶居这些老字号,也都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关于泮塘美食中,还有非常有名的“泮塘五秀”,指的是古时泮塘一带种植的五种水生植物——莲藕、茨菇、马蹄、茭笋、菱角。大家在餐馆看到时可以试试“泮塘五秀”。
荔湾湖公园附近还有很多地道的广府小食。在公园东门对面,有一家老字号艇仔粥,叫村花杏荔枝湾艇仔粥,有各种广式小食,好吃地道又不贵,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