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媒体人李沛聪主编的《湾区建筑好好睇》一书,介绍了100个地道湾区建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旅行手册,文字精炼,信息量丰富,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大湾区建筑背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摘选自《湾区建筑好好睇》:
广州的老东山区,有许多“东山洋房”。这些洋房往往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聚合在一个区域,形成独特的建筑之美。
这些东山洋房的开发建设,始于清末,盛于民初,有两个高潮期。第一个是清朝末年,这个时期有许多各国的传教士在广州东山一带购买大片土地,兴建各种教堂、学校、恤孤院、医院等机构,而传教士自己也会购地建房。
而第二个高潮期则是民国时期,主要由归国的华侨投资,当时的市政府主持开发。
在这些洋房之中,有五座最为著名,被称为“东山五大侨园”,分别是逵园、春园、明园、简园和隅园。
其中,逵园位于恤孤院路,是有旅美华侨马灼文所建,楼高三层,外观方正,外墙的红砖依然保存完好。顶楼上方的门楼上塑有标志性的建造年份“1922”,现经修复已改建成创意艺术空间逵园艺术馆。
而春园,则是中共三大的会址,坐落在逵园的对面。这个旧址早年没有被发掘,沉寂多年,后来因为逵园门楼上的“1922”字样,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被确认为中共三大举行的旧址,继而修建了纪念馆和陈列馆。
明园,位于培正路,是一户两幢三层的楼房,有着罗马柱式门廊,还有竹林环绕,环境优雅清静。而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一小片竹林还发挥过特别的作用,当时的主人在竹林挖了个防空洞,直通培正路,以躲避日军的侵扰。
简园,是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产业,建成后曾经做过德国领事馆,后来又成为同盟会元老谭延闿的公馆。
这是一幢极具欧洲建筑风格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别具一番风味。
隅园,位于寺贝通津,分为东西两座,由于该园在设计时将英伦建筑风格融进本地特色,曾被人称为“西曲中词”。设计者和主人是广州早期留学生伍景英。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曾担任海军造船总监,后来在抗日期间还曾设计虎门海域水雷布防,组织日寇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