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公布,62部作品榜上有名。南方网《名家讲名作》栏目推出“广东文艺新气象——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部分获奖作品赏析”系列视频,邀请了数位专家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述评,品鉴作品之精,细究创作之优,以期更好地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和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出炉,共有10部优秀戏剧作品入选。分别是话剧《深海》《大道》《龙腾伶仃洋》,粤剧《红头巾》,芭蕾舞剧《旗帜》,客家山歌剧《春闹》,潮剧《秘密交通站》《韩江纸影人》,杂技剧《化·蝶》,皮影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
主讲人:罗丽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作品赏析:
罗丽:本次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10部优秀舞台作品,有三个重要特点:
1.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如舞剧《旗帜》、潮剧《秘密交通站》、话剧《大道》、话剧《龙腾伶仃洋》等作品紧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讴歌时代变迁,反映党和人民奋斗历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立足本土,特色鲜明。如粤剧《红头巾》、潮剧《韩江纸影人》、皮影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客家山歌剧《春闹》等作品,根植岭南文化、讲述本土故事、描绘岭南风情,深挖岭南文化时代价值。
3.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如话剧《深海》、杂技剧《化蝶》等作品在艺术上追求突破与超越,观众口碑好,票房也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大型原创话剧《深海》剧照 。图片由广东省话剧院提供
罗丽:话剧《深海》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一生经历为经,以1988年极限深潜的试验过程为纬,编织出磅礴而富有节奏感的故事。
全剧带我们深入到黄旭华的内心世界,展示了黄旭华的报国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父女之情,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一次“深潜”。居中所展现的科学精神,不是“贴数据”“贴名词”,而是形象化、戏剧化、文学化地进行展现。例如以人工打算盘对比计算机运算,展示当年科学研发中的艰苦。《深海》突破了戏剧舞台上塑造英模人物的传统模式,充分回应了如何通过英模人物书写时代的话题。
芭蕾舞剧《旗帜》宣传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罗丽:芭蕾舞剧《旗帜》讲述的是广州起义的故事,里面伏藏了两条线,一条是张太雷,另外一条是女兵班战士游曦。
这部芭蕾舞剧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意象,就是那一面红旗。红色旗帜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志性旗帜,舞剧以“旗帜”为题,红旗的意象反复呈现。从起义开始时,战士们斗志昂扬高举着的红旗;到起义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覆盖了众多充满信心的战士们的巨大的红旗;再到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带有镰刀图案的红旗;以及后半部分游曦等战士牺牲时,染上了战场的灰烬与鲜血,仍然屹立不倒的红旗。这些红旗的反复出现,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融合两条叙事主线,深化故事的革命精神内核。
话剧《大道》演出剧照。图片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罗丽:话剧《大道》讲述了主人公尤道生和他带领的企业“国讯”在中国三十多年通信科技高速发展中脱颖而出的故事。
该剧的舞美带给观众无限的联想。上半场,在讲述尤道生少年时的乡村场景的时候,用一座一座的大山,反映着过去的那个农村的社会,崇山峻岭的阻隔、空间的阻隔以及观念的阻隔;到了下半场,一重一重的高峰,实际上是展示着国与国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竞争的高峰与壁垒。
杂技剧《化·蝶》演出剧照。图片由广州大剧院供图
罗丽:杂技剧《化·蝶》可谓是梁祝故事的又一次破茧羽化。以蝶化过程象征并具象化爱情从萌生至挣扎,最终幻化美好。既为爱情的生发寻找到深刻的哲理动机,又为艺术演绎与杂技技术表现寻找到贴切心灵的戏剧表现空间。
全剧对于“肩上芭蕾”画龙点睛般地运用,更是烘托出独特艺术效果。表演者将杂技技巧融入到剧情中,既彰显了杂技的技术水准,满足了观众对于技术呈现的娱乐期待,又能完美融合剧情,创造性转化运用多种技艺,做到技为剧存,美美与共。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统筹:王萍 江海燕 金哲华
策划:王萍 郭昊奇
编导:郭昊奇
设计:陈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