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箩一簸箕,一群老太太,圩市旁摆摊,鞋垫和布鞋,成行成市。边纳鞋底边守摊,针脚密,功夫长,不计生意,但度日辰。
一群老太太,边纳鞋底边守摊。 (2006年摄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
旧时女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女红伴终身。新时代,衣履机制讲品牌,布衣布鞋,少人问津。惟布鞋垫,冬吸汗,夏暖脚,无论穿什么鞋,老少咸宜。
日常女红,总剩些碎布边料,扔了可惜,留着做什么?纳鞋垫。
全家老少,有多少双鞋?再纳,便拿去圩市摆卖,益众又利己。
纳鞋底和鞋垫,说简易,亦需技巧。先熬米浆半锅,在板上浆贴碎布或旧布,纵横交错,层层浆粘,重叠若干层,做成布壳;晾晒干,剪块,选块靓布盖住布壳;以鞋垫纸样画轮廓,依样裁剪;滚边;最后针线密纳。鞋底比鞋垫厚,俗称“千层底”,须用鞋锥。
女红手巧者,在鞋垫上绣花鸟鱼虫图案,或绣上“出入平安”、“福走鸿运”等吉祥寓意纹样,卖价翻倍。
至于“百年好合”、“花好月圆”,以及鸳鸯绣之类鞋垫,女子定情物也,非卖品,难见于市。
若论针线手艺传承,这群老太太,或许是最后一代女红。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百工记》,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