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塑匠踩着单车,肩挑高脚凳,右手把车,左手扶凳,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他刚离开的地方,已成新居亮室;他要去的地方,是下一个装修工场。单车尾的硬塑灰桶,以及桶里的抹子、棕刷、刮板、油灰刀和阴阳角器,是刮塑匠的“全副身家”。
刮塑匠与水泥灰粉打交道,天天如此,邋邋遢遢,是其常态形象。操业邋遢,工程却不邋遢,完工后的居室,间间洁净明亮。
刮塑匠踩着单车,肩挑高脚凳,转换装修工场。(2001年摄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刮塑,粤语的叫法,有些地方叫刮腻子,是城市室内装修的新兴行当,上世纪末兴起。之前,都无私宅,公屋多是灰砂批荡墙,或裸露砖墙。腻子替代灰砂,刮塑替代批荡,之后,再涂墙漆,是日子越过越精细的需要。
何谓刮塑?去掉多余者曰刮,增补不足者曰塑,与雕塑同理。不同之处在于:一、刮塑是装修工艺,雕塑是造型艺术。二、刮塑匠一般叫张师傅、李师傅或老张、老李,雕塑师则称为张老师、李老师或张老、李老。三、刮塑时价为每平方米(包工料)3元,雕塑呢?羞于说钱,一说,便俗,慢慢受市场影响,雕塑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四、刮塑质量靠街坊口碑,雕塑水平则靠评论家评论。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百工记》,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