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驱车,至石角镇马头村,半粒钟功夫。此行访巫雪兴,马头窑非遗陶器传承人。
巫雪兴与驻村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陶鸡系列
早年曾访马头窑,双烟通,孖龙窑,柴火烧制粗陶器,却名扬省港,广东九江酒厂、石湾太吉酒业、海天酱油厂、致美斋食品厂、香港李锦记酱园,皆用马头窑瓦埕;连州地下河、英德宝晶宫,溶洞藏酒,亦用马头窑瓦埕。陶瓷行话:有瓦埕之地,必见“马头厂”。其厂牌瓦埕,陈列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其辘釉工艺,作生产标准演示。
石角巫氏家族马头窑,19世纪初创建,源自潮州“枫溪窑”。旧时,石湾陶瓷24行,马头窑做8行:缸行、埕行、钵行、边钵行、横耳行、茶煲行、生金行、花盆行。马头窑陶器烧制技艺,活态生产至今,至巫雪兴第五代,成粤地最大厂家。如何守正?又如何创新?
巫窑主笑道,先行马头村,睇驻村创客,睇村居生活,权当乡村文旅。
粗大陶盆与精细陶壶在龙窑里共烧
马头山丹崖下,基围(北江大堤)蜿蜒而至,草坡乍黄还绿,游人支起野营帐篷。
野馆子户外艺术空间,遇三五人,或即兴制陶,或架上写生。草坪,花园,宜亲子,亦宜团建。主理人susu,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冬阳草暖,花团小院,见撸猫、遛狗女主人——闲人别墅?不,布包工作室,坐拥百万粉丝的店铺,名“梵花不语”,日韩风格,设计、生产与销售,集于小院。
红砖墙屋,“树下咖啡”,处马头山景区旁,又逢周日客盈门,或叹茶,或品咖啡,台湾老板娘,定有宝岛美食,树下咖啡,亦树下民宿,多留假日客。
几何型建筑,户外空间,乳白小城堡,“不止造物社”,造何物?造陶艺,造雕塑,造版画,造一切艺术之物。地毯“艺术家入口”,进驻皆艺术家。社长广先,广州美术学院毕业,擅人物造型。
村民,民宿老板,或驻村艺术家,见到巫雪兴,皆呼“校长”。初听愕然,何校之长?再听知其然:马头窑非遗工坊,有陶艺研学,有非遗课程,有艺术团建,亦坊亦校,驻村艺术家兼教师,亦兼陶艺研发,非遗工坊掌门,故被尊为“校长”。终而知其所以然:“校长”串连,组成“马头非遗文艺家联盟”,陶艺、布艺、油画、版画、啡厅、民宿,互通互动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百年老龙窑,引入乡村新业态,今驻村工作室有七,创客超三十。
巫雪兴一路津津乐道:文艺长堤示范带,马头乡村艺术节……
马头村“文旅”一圈,返回马头窑,“言归正传”睇龙窑,孖龙窑已拆一条,唯剩双烟通。巫窑主说,拆一龙窑,添环保梳式窑。龙窑改烧木屑,省燃料,减排放,每月只烧一窑,三千瓦埕,保技艺传承。梳式窑三日一烧,有烘干,无次品,釉更亮,宜批量生产。今马头厂传统粗陶器,尚有天目黑透气瓦埕,绿釉青龙花盆,黄釉祭品金塔。
环保梳式窑烧瓦埕,无次品,釉更亮
马头窑非遗工坊,有间“欣作器物工作室”,去年创立,依托马头龙窑烧制,有茶具、杯具、餐具、花器四类。主理人赵欣,“广美”版画专业背景。非遗工坊送空间,供陶艺大师为工作室,“欣作器物”是其一。今再辟空间,斥资建“非遗工坊书吧”,清远市图书馆供书,以阅读改变乡村生活。
旧时废瓦罐,今时新文创
白天,巫雪兴是“马头厂”老板,员工40多人,石角、龙塘两镇和银盏林场有窑区,年产粗陶容器30 万口,有网上销售渠道;他又像是乡村运营CEO,入省职教城(清远)推介马头村,到省艺术院校引人才,参与政府部门各类活动,诸如“大学生三下乡”“百千万人才工程”、乡村振兴课题研究。鱼与熊掌怎兼得?唯有晚上,他才有空闲,工作室灯下,做自己喜爱的陶艺。大学读管理专业,不惑之年学艺术,起步晚。“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去年办陶塑培训班,他偷闲参加,期间做《惺忪小狸奴》,获评优秀。之后业余创作,陶艺作品《蓑笠翁》,获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陶瓷茶器《清远鸡》,获清远市文化旅游嘉年华文创大赛银奖。非为虚名,只为马头厂创新发展。今年,马头窑陶器制作技艺,区级非遗评升至市级非遗,步步高,路且远。
同行者小罗,亦“广美”毕业,笑道,汝作新匠记?写成游记了。又何妨,今乡村文旅,亦长见识,见世面。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新匠记》,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