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清城,驶入354省道清新至四会段。清四小平原,途经太平镇,但见鱼塘如镜,散落田野间。道旁村落,多见“盒子楼”,三四层高,或灰或黄,沿路排列。忽然眼前一亮,哇,巨幅墙绘赫然:远山叠黛,桃花映村,曲水绕流;巨鱼飞跃出水面,鱼首近地,鱼尾摇扬三楼高。细观其鱼,为鳜鱼之形。

354省道清新至四会段,公路边农舍的鳜鱼墙绘。 潘伟 摄
何故特绘此鱼?莫非取“鳜鱼”谐音,寓富贵有余?抑或地产鳜鱼,故以壁画彰其特色?
问度娘方解:鳜鱼,俗称桂花鱼,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清新,粤省桂花鱼三大主产地之一,“清新桂花鱼”列国家地理标志。清新区凭北江优良水域之势,自育苗孵化、生态饲育、精工制作至品牌营运,铸就全链之业。2024年,清新桂花鱼产量达1.45万吨,综合产值约19.7亿元。由是观之,粤地所产桂花鱼,每五尾即有一尾出自清新,可见其产业之盛。日前,粤省农办暨农业农村厅颁布《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列首批十亿元级产业集群,凡二百有三,“清新桂花鱼”跻身其间。
又闻,徽菜“臭鳜鱼”,闻着臭,吃着香,中国八大名菜之一,其用料,超六成仰给于粤。近岁,清新与黄山两地携手,共谋“清新初制·黄山精工”之策——清新统理分级、宰治、冻藏等标准化前序,黄山专司深加工与行销之事。两地协契,共推鳜鱼全链深度融合,跨省乡土珍产协同发展。
车行一二里,复见鳜鱼绘壁,连绵数幅,风格一脉,俨然成系列。遂驻车细观:其画青碧为基调,水天浑融,间以素壁乌檐、桃红灼灼;更以玄黑、灰青、流黄诸色绘鳜鱼,形取简意,色彩精炼,其设与周遭民居、田畴、塘泽、绿植相映,虽夺目而不碍自然,既见当代扁平化设计绘风,更含唐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意境,古今交融,雅俗共赏。

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鳜鱼墙绘。 潘伟 摄
询之乡人,墙绘何人所为?乡人纷纷抢答:今岁暑期,几位师长,率学生仔学生妹,先搭脚手高架,后攀援作画;个个头顶安全帽,身缚保险扣,爬上爬落,危险又苦累,胜过旧时“三行仔”(传统建筑工匠);时值酷暑,人人汗透衣背,犹奋力不辍;一幅之成需数日,不易啊!
细打听,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所习专业系环境艺术设计。该院环艺教研室主任肖海颜称,应太平镇政府之邀,以壁画为媒,讲“清新桂花鱼”故事。教研室受命,遂组建专业团队,先作专题调研。方知清新养殖区,已渐入“数字养鱼”之境,3万亩智慧鱼塘,病害预警可提速48小时,数控繁育技术更令饲料成本减四成。冷链输运,有6000吨冷库;水产工坊,日分拣桂花鱼50吨;万亩养殖基地,年产鱼逾万吨。
肖主任坦言,身为清新太平人氏,于桑梓之新貌,所知亦寥寥。环境艺术设计者,必深谙环境,方得创作激情。
据悉,该院环境艺术专业师生下乡墙绘,并非始于今夏。去岁,曾在英德市沙口镇,师生俱展其技,以丹青缀素壁:或绘田畴丰稔,喻五谷丰登;或摹古村旧貌,思往昔时光;亦述沙口故事,扬清风正气。

鳜鱼墙绘竣工后,“新匠”们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近年,乡村墙绘渐成风尚,为乡间添彩,助乡村旅游。然绘者技艺有高下,审美参差,甚至劣作频出,非但不能增美,反成视觉之累,有损乡土本真。肖海颜系市政协委员,曾撰写政协提案建言,列举其弊有三端:一系主题雷同。千墙一面,多袭旧样,殊无地方特色;二系内容陈旧。墙绘为时代产物,宣传每随世变而更,若更新迟缓,遂成滞后之景;三系良莠不齐。劣者形俗技糙,既失艺术之美,亦乏实用之效。消除“三弊”,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当先行。
肖海颜诸师,率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离书斋,入乡野,非徒观风景,实为践其所学、验其所能。穿行阡陌之间,勘测地形,访谈乡民,非惟增广见闻,亦深察民生实际。以笔画村,以彩绘壁,非但美化墙垣,更传一方故事,扬地方之名。如此实践中,方知设计非凭空构想,必根植水土,呼应人心。
肖海颜醒言:今职业技术学院,岂可拘于旧制、止于传授?当应时势而教,授人以渔,育新式工匠。非惟手技娴熟,更须通数字之技、晓生态之理、具创新之识。如是,学生出校门时,则为适应时代新工匠。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新匠记》,作者已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