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营业写真》,写墙字,被列为“江湖百业”之一。其中《醤园写墙字图》,配俚词是:“墙上写字真登样,任尔书家写不像。不过间架结构尺寸呆,所以不称名人称字匠。字匠学得一技专,东涂西抹易赚钱。不比书家反而无出息,砚田恶岁恨年年。”
村墙上写“历史标语”,成旅游卖点之一。 (2006年摄于广东省河源市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标语口号宣传,墙体最佳,故早有所为。明朝李自成起义,写“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清末革命党宣言,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解放区搞土改,写“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公社“放卫星”,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至红卫兵闹“文革”,红标语写“坚决拥护”、“誓死捍卫”,黑标语写“彻底打倒”、“砸烂狗头”……触目皆标语,无墙留空白,奠定了“标语大国”地位。
墙体标语,随时势而变,时见“文革风”,如计划生育标语:“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之类。亦时见“怀旧风”,旅游景点,依然墙写“抓革命,促生产”。
现代墙体标语用美术字,或宋体,或仿宋体,或黑体,整齐而划一,易描写复制。上世纪60年代,有本《实用美术字》,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两版三印,风行全国。城乡墙体标语,书写者众,有单位宣传干事、中小学教师,有下乡知青或回乡知青。
至21世纪,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墙体广告及标语,是其业务,手写墙字,又成民间职业。乡村要振兴,墙字墙画,兴至乡村,电脑喷,手工写,各显身手。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百工记》,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