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连州城至393艺术基地,驱车半个钟,约访“柴烧窑变”。已“满窑”,正封窑门,窑里器坯,间空层叠,或杯或壶,盏盏素坯。装窑人牛鹏说,满窑两天,三百余盏。
“满窑”。
寒冬夜,烧窑人牛鹏燃香,燃手抄《心经》,投窑炉中,点火仪式始。“窑变”无常,凡柴窑,皆祭窑神,沿袭传统。牛鹏讲,一窑成品五成,精品则偶得。无常,惊现,系柴窑魅力,亦系陶者追求。泥坯、燃料、气候,造窑、满窑、烧窑,皆人为,而机缘巧合,终由火焰成全。
《冬天里的一把火》,或男或女围柴窑,弹之唱之,舞之蹈之,炉膛里,或有其手捏之坯。
投柴升温,烈焰窜出,氧化还原。
子夜,艺术基地复寂静。前6个时辰,窑口烧柴预热,控制升温,每个钟25度,烘干窑体和坯体。牛鹏烧窑,面窑口而坐,火烟都往窑膛走,唯留暖气,犹如西人烤壁炉。余陪之问窑事:尝访卧坡龙窑,也拍馒头砖窑,此窑砖砌方正,角铁护边,为何窑?
倒焰式无烟柴窑,日式环保柴烧,无烟、小型且高效能,当下柴窑此为先,首创者,日下部正和先生,当代陶艺家。牛鹏言,2017年,请创窑者助手设计,并现场指导建窑,工业氧化铝砖,高温耐火,可烧1370度,砖块重9斤,河北运来,一车16吨;地梁固窑基,火泥封砖缝,马虎不得。20多万元建窑,时为粤地第二座。首窑教烧成功。自烧第二窑,烧至50小时,烧出30车炭。急急班师飞过来,失败原是乱投柴。
偈倾至“窑变”,牛鹏津津乐道,火焰、火窗、灰烬,火刺肌理,天然灰釉,佗寂美学。余似懂非懂,递来一部书:《日本柴窑烧成揭秘》,作者日下部正和,及美国雕塑艺术家马克·兰塞特。
窑窗观窑变。
翌晚,窑口已封,改侧口投柴,看温控器,窑内上千度,牛鹏对窑工喊,可投柴升温啦!瞬间,观火孔三,烈焰窜出。窑窗望,见焰缠胚体,通红剔透。牛鹏执铁叉扒炭,叉头通红。稍暇,对余释道,窑温超1250度,灰落融化,附于器胚,形成釉层,谓之灰釉;火焰焚烧,泥胚留痕,谓之火痕。天然灰釉及火痕之美,无人工粉饰气,盏盏无双,器器孤品,乃柴烧窑变魅力所在。窑棚暖如温室,邻近村民围坐,取暖看新奇。
柴窑昼夜烧,约摸36个时辰,封窑,熄火。冷却两日后,窑门开,并无惊艳,釉色内敛,纹理陆离,触感温厚,初看“瑕疵”,再看“残缺美”,见仁见智。木槌敲去托体,牛鹏逐器出窑,与余曰,柴烧器低调,却耐看,赏佗寂之美,须审美眼光。故小众,选购者,多为私人会所、艺术餐厅,抑或寺庙。
牛鹏与潘鹤师合作《齐白石肖像》。
地方上人,都尊其牛老师,却视其牛师傅,烧柴窑师傅,教陶艺师傅,即古籍《考工记》所谓“陶人”。其实,牛鹏是雕塑艺术家,著名雕塑大师潘鹤弟子,广州小洲艺术家协会会长。潘鹤属牛,牛鹏亦属牛,一老一少,忘年之交,曾一礼拜见五天,共做雕塑。余于牛鹏工作室,见潘鹤题字:“人生虽短,艺术可长——牛鹏弟子惠存”。牛鹏与师合作《齐白石肖像》:印象派雕塑,抓神态,捕特征,深眼窝,突嘴唇,长须助气质;凹凸有致,棱角分明,拍其作品,极易入镜。牛鹏道,潘鹤老师真传,越学院派规矩,破固有思维。
牛鹏柴烧作品。
问曰:身为雕塑家,何以醉心窑艺?答道:昔者攻陶塑,景德镇寻窑,初识日式环保柴烧,即萌尝试心。柴烧本为唐人创,传至东洋,外域弘扬,却享誉全球。今回流源处,岂有不顾之理?况雕塑艺术与柴烧窑变,有共通之处——不似他,不袭已,独一无二。
又问:尔与潘丽萍,同为潘鹤弟子,广州都市人,缘何选393县道旁,荒坡野水,立窑、搭厂、建艺术基地?答道:凡山水,处处唯一如窑变,不似都市,车水马龙,城城如一。今于山水间,玩陶、作画、写字,不争不卷,某美院邀其为研究生上柴窑课,国际柴烧论坛发邀请函,懒得去。在此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余以为然,愿作同道人,又难耐清寒。
作者 潘伟
图文来源《新匠记》,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