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写作学会由会长胡伟召集组织23名教授、作家、学者组成的调研采风团,赴广州市黄埔区开展为期一天的深度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文学创作与区域文化发展”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挖掘黄埔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创新活力,探索文学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径。
调研团首站抵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黄埔军校见证了国共合作的历史风云。调研团一行参观了校史陈列展厅与复原旧址,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与实物展陈,深入了解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随后,团队前往长洲岛隆平院士港,考察这一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综合性园区。隆平院士港是由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和题名的省重点农业农科产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14.5亿元,旨在打造广州农业科技产业集聚的标杆型园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和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高地,力争成为“农业界黄埔军校”,积极塑造“文化赋能、科技兴农”的乡村发展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大湾区乃至国家农业发展贡献黄埔智慧和黄埔方案。
调研团参观了科学城展厅与励弘文创旗舰园。科学城作为广州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展示了黄埔区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成果;励弘园区以AI+元宇宙·新文创为核心,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特色,形成AI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生态,成为黄埔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调研团会同黄埔区文联在励弘文创旗舰园举行专题座谈。会议由黄埔区文联副主席张骞主持,区文联主席徐申泉、区文史专家李伯云、区作协主席王国省以及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黄埔区文史专家李伯云以“文学创作与文史研究合作促进黄埔发展”为题作主题发言。他指出,黄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史资源,文学创作应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实现文史研究与文学叙事的双向赋能,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黄埔区作协主席王国省介绍了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黄埔作协围绕黄埔历史、革命传统与产业发展主题,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情的文学作品,并通过采风笔会、文学讲座以及“文学阅享会”品牌活动等形式推动文化惠民,引导全民阅读,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学阅享会”品牌活动,自2023年启动3年以来,已先后举办12场阅读分享活动,为广大群众介绍了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方法,并对13本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推广,引领区作协会员创作出一批批优秀文学作品。同时,活动受到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总台大湾区之声频道、央视频等媒体连续8次播出了活动情况,受众近80万人。
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伟提出,写作学会将加强与黄埔区的合作,推动创作基地建设与题材共研,实现文学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瑛表示,文学创作与文史研究对黄埔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既能系统传承与弘扬黄埔的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科技文化等深厚底蕴,例如《黄埔古韵经典》丛书首次梳理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初期的文化瑰藏,以生动方式展现其历史底蕴与新时代风采,讲述黄埔区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故事,还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成果转化为多种文化产品,同时提升黄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炼开放创新等精神特质,为黄埔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黄埔区正处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希望以此次采风为契机,搭建全省写作人才与黄埔区的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作家们深入一线,创作出更多展现黄埔精神、讲好黄埔故事的精品力作。
此次调研采风活动,不仅为省写作学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为黄埔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未来,黄埔区将继续推动文学与历史、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兴业,让文学的笔墨在黄埔这片热土上书写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图片来自广东省写作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