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新发展,推进中国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和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教师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享,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3月28日至30日在广州举办了第十一届高校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高质量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问题。
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参与了会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副主任 刘自挥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副主任刘自挥向参会嘉宾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发展概况,围绕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新动向——原创性和交叉学科作出了阐述。他指出,原创性要以解答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为出发点,注重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推动原创性实践向原创性理论、原创性教材转化。
中山大学教授 金永兵
中山大学教授金永兵的报告题目为“AI写作实验室畅想”,他探讨了当下AI写作对写作方式的冲击以及AI写作在文学创作中的天然优势,对未来AI写作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畅想。他强调,发展AI并非取代人类,而是可以通过大量人类写作与AI写作的对比实验,找出人类智慧不可被替代的部分,让技术更贴近人文温度。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方长安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方长安以“以‘人的文学’审视‘AI文学’”为题,分析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快速发展的当下写作的几种方式,从回溯“人的文学”百年之变,对“AI文学”的文学归属问题和AI文学的未来发展作了深入讨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克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徐克谦教授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主题,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的独特道路、对传统现代化理论的挑战——中国为何与众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与“魂”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需以文化自信为舵,以创新为帆,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开辟一条既根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道路。
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 许峰
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许峰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黑神话:悟空》对《西游记》故事三元素重构解析——普罗普模型视角下的经典 IP 现代化转译”。他针对如何在高校中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的问题,以《黑神话:悟空》为例,从三元素重构——叙事主题的革命、四步法颠覆——叙事动力的革新、符号体系转译——文化隐喻的革新三方面作出了解答。
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胡伟
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胡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应用文写作》的编写教学与广东写作学会‘写作+’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动”。他结合丰富的公文写作教学案例,阐释了公文写作与讲好公文故事的重要性、讲好新闻写作故事的必要性,从以文育生、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塑旅、以文帮扶五个方面讲解了广东省写作学会“写作+”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动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吴俊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发言和讨论在学术性和教学实践的操作性上都具有亮点,教材建设需根植于课堂,从课堂经验中来再回到课堂中去,本次会议促进同行交流,具有非凡的教学实践意义。
据悉,第十二届高校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会议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图片来自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