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广州首届“红棉剧说”青少年短剧大赛颁奖活动在广东艺术剧院成功举行,标志着首届大赛顺利收官,并同步启动了第二届赛事。

首届大赛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联合主办,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全市近千名青少年广泛参与,以戏剧表演深化思政教育,推动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实践的育人模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


大赛设置表演大赛与剧本大赛两个赛项,按照年龄段分设多个组别,自2025年1月启动以来,累计收到近千份参赛作品,其中中小学生作品占比超60%。经过初评、复赛、决赛等多轮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表演大赛一、二、三等奖作品各5个,优秀奖作品23个;剧本大赛一等奖作品14个、二等奖作品17个、三等奖作品35个。评审过程还充分发掘具备戏剧表演潜力的演员,共有15位演员获评个人表演奖。


获奖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刑场上的婚礼》《英雄花开大岭山》《木棉花开红艳艳》等回溯广州历史、致敬英雄人物的红色题材,也有《踵事增华,笃志奋进》等关注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现实作品,更有《粤剧情缘》等融合岭南非遗的创作,充分体现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与艺术转化能力。
本次颁奖活动集中展现了大赛成果、表彰了优秀创作与表演人才,并在现场正式启动广州第二届“红棉剧说”青少年短剧大赛。参赛选手和获奖单位代表共同观看了由团省委、团市委、省演出有限公司、市文研院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先锋少年》。

据悉,第二届大赛将由团省委担任指导单位,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举办,继续设立表演大赛及剧本大赛两个赛项,作品征集自10月下旬启动,至2026年1月15日截止。预计在2026年3月至5月期间进行复赛、决赛及颁奖,相关信息将通过“广东艺术剧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
不同于传统赛事模式,首届大赛在“艺术实践性”与“戏剧专业性”上大胆突破,创新设计“边赛边演边提升”的赛程机制。表演大赛将复赛、决赛的舞台搬进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广东音像689艺术空间等场所,近40部作品、400余名青少年在专业舞台上沉浸式演绎短剧故事。大赛还提供全周期指导,从复赛阶段的专家现场点评,到决赛安排专业戏剧导师下沉指导,全面助力参赛团队优化剧本、提升编排与表演水平。
在成果转化方面,大赛注重“短剧孵化+人才培育”的双向赋能。获奖优秀作品、编剧和演员纳入“红棉剧说”剧目和人才储备库,未来也将获得更多舞台展演、戏剧实践及孵化支持;首届获奖优秀作品也将通过“英雄花开英雄城”云平台展播,并将受邀参与“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学校、社区、景区开展巡演。
大赛同时探索出一条“以剧育人、以演促学”的戏剧教育与思政融合新路径。例如,番禺亚运城小学选送的作品《祖国需要一零后》荣获表演大赛二等奖,该校两名参演学生练柏霖、林甯分别获得个人表演奖。其中,练柏霖已于今年7月参演话剧《陈复》,林甯则在颁奖活动现场参演了《先锋少年》,展现出赛事与专业舞台之间的高效衔接,以及青少年在戏剧实践中获得的成长。
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届大赛将继续深化‘红色+艺术’融合模式,进一步鼓励青少年挖掘广州本土文化资源,创演更多优质作品。”
未来,大赛将持续拓展“以剧育人”实践路径,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推动优秀作品巡演、戏剧人才孵化与校园戏剧教育普及,致力将“红棉剧说”打造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化品牌,为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