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亮相中国戏剧节,岭南文化打动杭州观众

2023-11-10 10:38 来源:南方+ 徐子茗

  11月9日晚,国内首部展现华人女性群体劳工史的舞台作品——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亮相杭州萧山剧院,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精彩上演。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是培养人才、促进创作、展示全国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高规格、高水平的艺术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三水女儿·红头巾》此次亮相中国戏剧节,是在全国性的舞台对岭南文化、广东精神所做的一次重要展示。

  该作品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演出,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曼君执导,一级导演莫非担任编剧,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岑海雁、朱红星、翟春燕、唐思果、冼鉴棠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

  展示广东文化的“舞台窗口”

  演出伊始,一段富有岭南特色的高胡独奏,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在娓娓道来的乐声中,《三水女儿·红头巾》以倒叙的形式开场。上世纪30年代,一群佛山三水女人毅然“下南洋”,远渡重洋谋生的喜怒哀乐,徐徐呈现在舞台之上。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波澜壮阔的历史。2015年10月2日,中国最后一位“红头巾”黄苏妹,在过完105岁寿辰不久后安然辞世。

  2017年,一部以三水“红头巾”为创作题材的大型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正式启动。历经30余次易稿,该剧于2020年8月24日首演,一段关于三水女人“下南洋”的时代传奇,被搬上了粤剧舞台。

  以粤剧这一岭南特有的艺术形式,《三水女儿·红头巾》塑造着这样一群女性的形象:她们以柔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任,搭起了高楼大厦,让小渔村一跃而成“狮城”;她们头顶一方红头巾,挥洒着青春,在辛勤劳作中成就着自己的价值,也将头顶的“一抹红”刻在新加坡的历史,赢得了狮城人民的尊重。

  “这部戏里有我的祖先、我生活的土地,有最打动我的情感。”主演曾小敏正是佛山三水人,她饰演的“带好”,如她的姓名一般,一辈子都在为“给所有人带来好运”而生活。而这也是所有“红头巾”们背井离乡、几十年如一日“捱”日子挣钱的原动力所在:为了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

  一众名家新秀,以各具特色的演绎,塑造出红头巾们的独特魅力:善良隐忍的带好、刀子嘴豆腐心的惠姐、倔强的阿月……个性迥异的红头巾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女性群像戏,我们对红头巾的故事追根溯源,从真、善、美三个创作角度,展现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之美,传递中华民族的女性最有力的力量。”该剧张曼君在演出前的“一剧一推介”采访环节如此向杭州观众推介。她认为,这部戏对广东文化的全面展现,打开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舞台的窗口。

  观众:完全投入到了红头巾的故事里

  “捱啊捱,一朝捱过云开埋……”一个“捱”字被反复吟诵。

  在动人的叹歌声中,红头巾们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女性之间深厚的情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戏剧张力,让观众久久难以忘怀。现场多次响起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看粤剧,我完全投入到了红头巾的故事里。演员的唱功很棒,红头巾离乡、返乡几段戏都很打动人。”一位从事文化行业的杭州观众汪女士对记者表示。

  写意的舞美,营造出诗意、抒情的氛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走进剧中所表达的故事。

  剧中多处融合传统戏曲、音乐剧和现代说唱的创新表达,也让不少杭州观众耳目一新。“杭州的越剧唱腔更婉转,而粤剧唱腔给我感觉有高昂,也有悠扬,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也不违和,挺新鲜的。”一位热爱剧场摄影的爱好者赵先生说。

  南方+记者 徐子茗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