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家王跃文做客“花城文学课”,于历史细节处,见人心、见大道

2025-07-23 19:53 来源:南方网

  721日,“花城文学课”第19讲邀请到了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王跃文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两位嘉宾就“细节中的历史——作家的读史心得”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分享。

  王跃文是中国当代极具大众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如《国画》《梅次故事》等广为人知。

  讲座在《花城》杂志官方视频号“花城文学课”、花城杂志小红书、花城出版社微博、央视频、中国作家网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万。

  王跃文首先引用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的话“历史大部分是猜测,其余的则是偏见指出我们所见的历史大多是被书写的历史,即“第二历史”,而真实的历史已无法重现。

  王跃文以《史记·五帝本纪》为例,对其中关于黄帝时代“获宝鼎”、舜帝时代“璇玑玉衡”等记载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内容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难以实现,但同时也强调《史记》的史观、史识和史见仍具有重要价值。

  在讲座中,王跃文还通过多个历史故事,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人性的扭曲。例如,张之洞在官场上的怪诞行为、殷洪乔丢信事件等,都反映了封建官场对人性的毒害。

  随后,王跃文谈到了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反思。他以康熙皇帝的远见为例,指出其曾预言“百年之后,西洋必为我中华之大患”,这一预言在鸦片战争后应验。他提醒我们,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要有忧患意识,避免在科技竞争中落伍。他还通过讲述明朝末年的政治乱象,如崇祯皇帝的南迁计划被大臣们阻碍,以及袁世凯称帝的闹剧等,警示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在对谈环节,两位嘉宾围绕作家读史的独特视角展开了讨论。谢有顺认为,作家读史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不同,他们更关注历史细节中的转折、皱褶和被忽略的部分这些细节背后往往隐藏着人性深处的东西,通向规律性的东西。中国历史多聚焦于帝王将相,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故事往往被忽视,这种历史观是值得反思的。历史并非单线条发展,而是多元、复杂且丰富的,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和理解历史。

  谈及文学与历史的互补,王跃文认为,小说除了人物名字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而历史除了人物名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这虽是极而言之,却也不无道理。这是因为历史的书写往往受到权力和权威的影响,而文学则可以补充历史的血肉和肌理,记录那些被遗忘的、平凡的、散落在角落里的故事。

  王跃文表示,自己一直内心坚定,坚持写作,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宏大叙事,它其实是由一个细节加一个细节再加一个细节叠加起来的。王跃文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通讯员 黄依妮 赵沚琦

  通讯员供图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