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西泠印社史上最大外展来穗,馆长喊话机会难得莫错过

2025-07-22 20:41 来源:南方网 周存

  7月22日,“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西泠印社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

  “展览是西泠印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外展,如果错过这一次,以后很难见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馆长罗奇表示,“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很多是一级文物,出来展出一次非常不容易”,这次展览是西泠印社首次在广州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公众展出明代以来的200余件西泠印社社藏珍品。

  罗奇介绍说,“因为数量很多,第一期展不完,所以分两次展出,第二期我们将增加一些名人的作品,欢迎大家过来观看。”据了解,本次展品序列、数量、质量均开创了外展的先河,展品涵盖西泠印社创社四英、七任社长、名家精英,精心造境的书画篆刻、金石拓本、印屏印谱等文物级藏品,集中反映了西泠印社先贤的艺术成就和风采,呈现金石篆刻艺术的赓续、传承与发展。

  展览涵盖六部分,包括“君子风骨”“标领艺林”“群星璀璨”(书画作品),以及“文人篆刻”“金石拓本”“印谱”(金石作品),系统梳理了西泠印社122年历程。观众可以看到来自何震、西泠八家、吴让之、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叔同等名家的相关精品,参与到一场穿越百年、精彩绝伦的金石书画艺术盛会。

  在展厅中,潘天寿的《秃鹫图》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罗奇透露,“潘天寿老先生的这幅画仅保费就价值1.5个亿,这还是我们与西泠印社多次沟通,才降了5000万。”

  罗奇介绍,这幅《秃鹫图》是潘天寿70多岁时用手指创作的,属于其创作高峰期的一幅作品,是其创作能力、精神状态最佳的一个时期,“指墨画在清末就已出现,用手指代替画笔创作。这幅画是潘老先生指墨画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这么大的一幅画,质量是属于最上乘的,平时很难见到。”

  罗奇还向记者提到展厅中一枚有意思的印章,“我们都知道古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印章刻的是:为五斗米折腰,说明当时制印的这个艺术家特别的困苦,但是他这个印章在后来拍卖,竟然卖到了800多万,可以说是福泽后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通过观展,市民可以通过这一枚小小的印章,慢慢地去感受印章的笔法,字体的结构,想象古代工匠刀刻的感觉,这对于市民朋友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罗奇说。

  此次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1号厅展出,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0日,分两期推出。期间还将举办“西泠的风——艺博院西泠印社展主题系列公教活动”,观众可以关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官方渠道报名预约。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卢绍聪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