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11月9日晚,一曲《岭南月光光》开启十五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第二章《声漾》。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粤语、客家话与潮汕话三种方言,演绎粤港澳大湾区家喻户晓的童谣《月光光》,通过青少年的表达,展现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文化,托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情感共鸣。

童声勾勒“同心圆”,展湾区文化底色
开幕式“序曲”第二章,200名来自大湾区的少年奔向舞台中央,围绕灵动静谧的“岭南之水”,以奔跑的姿态绘出一道同心圆,寓意粤港澳各城市同心同行、汇聚合力。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全要素内容中唯一一支童声合唱团,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正生于广州、长于大湾区。
此次参演的团员来自广州、香港、佛山等多个城市,恰是“粤港澳联合承办”本届赛事的生动缩影。“作为一名香港人,能参与开幕式暖场表演,我倍感自豪。”团员翁昊宇言语中难掩激动。这支合唱团不仅用歌声传递情感,更以少年的身影串联起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血脉与体育梦想。

十五年前,一曲脍炙人口的粤语童谣《月光光》曾作为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文艺演出的开篇,以其纯净的乡音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十五年后的今天,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的舞台上,一首《岭南月光光》再次唱响。这首作品巧妙融汇了粤语、客家话与潮汕话三种方言,提取其标志性的意象与旋律基因,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再创作,成功唤起了每一位大湾区居民深植于心的文化共鸣。
编曲家李治雨分享创作理念时指出:“改编的核心意图,是让深厚的‘岭南根脉’与全运盛会的蓬勃朝气产生温暖的共振。我们既希望保留原曲质朴的乡土情怀,更力求融入全运会所倡导的‘青春绽放、薪火相传’的体育精神内核。”
在表演呈现上,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打破了传统童声合唱相对静态的模式,别出心裁地融入了现代肢体表达。孩子们随着“推开窗”“瞓落床”等歌词意境,做出相应的生活化与韵律化动作,使表演更加生动活泼,贴近体育盛会所彰显的运动与活力特质。这种动态的演绎,不仅立体地展现了岭南文化的多彩魅力,也更有效地传递出大湾区温暖、开放、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
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创始团长、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对此深感荣幸,她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平时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中融入大湾区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此次合唱团能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事中亮相,向全国展示大湾区青少年的风采,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是一次非常珍贵且令人自豪的经历。”

青春“氛围组”点燃湾区活力,同心圆里闪耀体育精神
“同心圆”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的核心创意,在《岭南月光光》的节目中化为动态演绎。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圆”对舞台上的少年而言却是一场严苛的挑战——200名演员需在奔跑中精准定位,方能凝聚成完美的同心轨迹。
“我们从候场区冲向舞台中心,必须争分夺秒,反复冲刺、校对点位!”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团员们回忆道。这群平均年龄仅10岁的少年,用汗水织就了开幕式的青春底色,更与粤港澳大湾区33支表演团队携手,在尾声共唱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虹》,以体育与艺术的交融,跃动为全场最具活力的“青春氛围组”。
从7月接到演出任务起,合唱团便开启了高强度备战。孩子们每日训练5至6小时,不仅要攻克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三语歌词的发音,还需协调动作与歌声的同步。10月转入广东奥体中心实地排练后,“日行万步”成为常态。
“奥体中心太大了,光是不同台口间的转场就要20分钟,每天步数轻松破万。”尽管疲惫,少年们眼中却满是坚定。有团员感叹:“这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挑战,但也是最美的荣耀——能代表大湾区青少年站上全运舞台,一切付出都值得!”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