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指导,广州市海珠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生态大境 绿洲共影”——《我和我的邻居》自然类纪录片展映分享会圆满举行。海珠区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专家、纪录片研究学者及新闻媒体、自媒体代表汇聚一堂,从不同领域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远意义,以及人与自然邻居的共处之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自然类纪录片《我和我的邻居》从生态、人文、历史等多角度切入,深入动植物世界,探寻榕树林、水稻田、果林这广东三大代表性生态系统下动植物的生存和演化的故事,用镜头捕捉并展现广州生态的壮丽景象,通过一个个立体的自然故事,让观众更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为生态和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写实记录。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是纪录片《我和我的邻居》主要取景地之一,作为全球最大城央湿地,广州“绿心”——海珠湿地是广州向世界展示“国际大都会城央典范”的城市名片。纪录片的拍摄,不仅聚焦物种本身的美丽与独特,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用影像书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广州史诗。
近年来,海珠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将海珠湿地打造成全国唯一一个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特大城央湿地公园,在过去的十二年中,海珠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98种,昆虫种数从42种增加到832种,维管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鱼类种数从36种增加到64种,相继发现了“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等全球昆虫新物种,成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海珠湿地不仅是海珠区的“生态名片”,更成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字招牌”。
坚守与突破创造的意境之美
总导演彭颖斌分享:“在4年的创作历程中,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人类的渺小。如何与我们的野生动植物邻居和平相处,将是人类未来发展重要的话题。”
广州市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张鹂认为,这是一部发现城市生态之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作品。自然类纪录片创作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多,在城市的场景中讲好自然故事更不容易。创作者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彭颖斌导演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在城市中心的独特场景中,以自然纪录片的镜头表达,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人文自然故事。主创团队通过长期坚持拍摄,捕捉到大量珍贵镜头,素材丰富,影片内容扎实。同时从细节入手,让影片充满了探索感,引人入胜,能感受到创作者对作品品质的追求和坚持。这是一部“好看”又意味深长的纪录片。
三张主题海报由艺术家何子健创作,分别以榕树林、水稻田、果林这广东三大代表性生态系统作为设计主线。他表示:“创作海报的过程是重新认识身边熟悉事物的过程,与彭导的沟通从植物的生长习性,动物的运动规律,到榕树根须的飘荡,到动物捕猎时翅膀上扬的弧度,果林的湿度。有赖于他在野外多年的观察,我才能在绘画创作中找到更多描绘真实的信息。”
谈及纪录片的创作起源,海珠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表示,基于对海珠这片生态绿洲的热爱,从2021年开始,海珠区与彭颖斌导演团队共同启动《我和我的邻居》纪录片项目,这是海珠区通过自然类纪录片形式记录海珠生态建设的一次尝试,更是广州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未来,《我和我的邻居》还将代表广州积极参与国际传播,通过一系列国内广播影视评选活动及国内外纪录片节的申报和展演,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们更加了解海珠、读懂广州、认识绿美广东。
来源:广州海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