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7日,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六省(区)舞蹈创作交流成果展演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
著名舞蹈艺术家、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翘,著名舞蹈艺术家、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选亮,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景海,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汪洌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的瑶族舞蹈资源积淀如何被激发,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开展本次活动立意和初衷。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广东省文联、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组织专家、青年舞蹈编导、教师近20人先后赴广东清远、广西贺州、云南红河州、贵州荔波、湖南江华等瑶族地区开展创作采风,感受不同地区瑶族舞蹈文化。通过层层选拔、资金扶持、专家跟踪辅导、集中展示、重点推介,为优秀中青年舞蹈编导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出精品,支持青年舞蹈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创作扶持除了为编导提供创作资金以外,还创新了扶持形式。从采风、文本立项、创作各环节,汪洌、高成明、文祯亚、刘琦、李永祥等专家全程跟踪指导,实现全生命周期扶持,真正做到了“传帮带”。经过层层选拔,项目最终扶持12位优秀中青年编导,既有韩涛、杨洪滨、解欢等专业院团的编导,也有丁然、张川、张逸弛、江涛、方玉欣、王志刚、姜莹等高校教师,以及新文艺群体,编导胡沈员、朱琳等。
本次展演是广东舞蹈界在岭南舞蹈创作上突破固有认知桎梏,走向当代表达的大胆尝试。12个全新创作的作品在广东排瑶丰富的民俗文化基础上走出创作的“舒适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采各省瑶族舞蹈之所长,反哺广东瑶族舞蹈创作;以更宽广的视野关注各地瑶族人民的现实生活状态,以时代化的创作表达展现当下瑶族人民拥抱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面貌。
舞蹈题材方面,或讲述瑶族地区红色革命的壮丽篇章,或以瑶族孩童视角与自然对话,或呈现瑶族先民的“集体无意识”,或抒发个体的情感遐思;舞蹈形式多元,包含独舞、双人舞、群舞;作品的呈现不仅仅停留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范式,亦融合了现当代舞蹈的多元表达,共同展现新时代瑶族人民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不仅有专业院团、院校成人的作品,还有少儿舞蹈作品。
群舞《瑶山鼓王》映射出瑶族人民生存在大山深处中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无所畏惧的精神特性。独舞《响·想》通过瑶族的风土、律动,表达一个瑶族的年轻男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释放。群舞《重生》选材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舞,呈现了民族文化在人们内心的冲击、唤醒与重生。群舞《回》通过限制在圆圈“回”的调度,追溯瑶族舞蹈本源,展现纯粹之美。
少儿舞蹈《山中的笑脸》表现出瑶族孩童们奔跑于山林,嬉戏于天地间的美好画面。群舞《瑶山上的红云》以当代身体语言演绎了瑶族人民在红色革命中的抗争精神。双人舞《阿贵·阿贵》以广东连南排瑶长鼓舞为作品动态切入点,展现出“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男子群舞《成人礼》表现了瑶族少年的“度戒”文化。
女子群舞《瑶山谣》通过镌刻族群历史的瑶歌,传承瑶族悠久历史文化。群舞《默行》表现瑶族人民默默前行的精神情怀。群舞《迁徙》以“狂欢”作为创作基调,以现代舞的形式讲述瑶族人民背井离乡的坚韧精神。群舞《咏叹》表达出瑶族人民安详、沉静的生命感知及独到的东方智慧。
11月17日,“新时代瑶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召开。与会专家回溯本场展演的12个“深扎”新作,指出广东瑶族舞蹈创作处于走向突破与创新的重要阶段,反思广东瑶族舞蹈创作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新时代的舞蹈创作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用优秀的作品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郭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