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荔湾区召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专班2022年度第4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华林寺历史文化街区和光复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方案,要求进一步充分听取民意,同时结合专家委员会专业意见,由设计单位完善优化现阶段实施方案。
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正式启动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耀华大街、多宝路、恩宁路、和平中、逢源大街-荔湾湖等5片历史文化街区获区政府批复动工实施。当前,存善东街、宝庆新中约、大笪地、逢源市、昌华涌广场等首开段及部分公共空间区域已进入施工阶段,不久前,全新铺设的荔湾湖环湖碧道也已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尊重历史特色
杜绝先入为主
作为广州的传统中心城区,荔湾区至今完好保留着旧城历史人文风貌,西关独具风韵的岭南风格建筑、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极富人文气息的非遗大师工作坊……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有序排布。荔湾区共有14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有量占据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总量半数以上,承载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活记忆。
为全面助力广州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荔湾区以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为己任,高位谋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激活旧城全域复兴。2022年,荔湾区计划率先实施6条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工作,目前,上述率先启动的街区正在加速由“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与此同时,荔湾区也已完成耀华大街、和平中、上下九、人民南、多宝路等12个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咨询委员会的筹建,带动逐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氛围,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在本年度第4次会议上,相关设计单位依次介绍了昌华大街、华林寺和光复中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方案,针对不同街区历史文化底蕴和功能特色,设计方面各有侧重地因势利导,于宏观之处阐明策划主题,在精微节点予以针灸式个案设计,突出特色和街区风格,杜绝“表面功夫”和生硬风格。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作,会上,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寿华表示,历史文化街区应尊重原始风貌和功能,避免人为主导市场引入,特别是对于居民区中的业态导入,更应注重与周边民居环境相协调,应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市场主导。“业态不是人为设计的,设计师只需要对其作出适当引导,业态应在尊重街区原有功能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更好培养街区自我‘造血’的能力。”赖寿华说。
荔湾区副区长游志红在主持会议过程中表示,历史文化街区应本着小规模干预原则,不仅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更不应随意拆建、新增,特别是对刚刚重修过的设施要避免重复投资等浪费行为。此外,他强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应注重在设计中充分提炼街区特色,让不同的街区既有辨识度,又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旧城风貌。
形成网状旧城保护空间格局
事实上,作为广州最早探索城市减量规划的荔湾区,并不缺乏精细打磨的微改造典型案例——恩宁路永庆坊、泮塘五约、沙面岛等街区,经过活化提升后不仅风景更美了,也带动了人流与经济流的增长,使整个街区更加旺起来。近年来,永庆坊荣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沙面岛荣获国家3A级景区称号,为荔湾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筑牢基础。
为加速旧城全域复兴,荔湾区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将以点带面通过项目联动增强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成片连片的城市有机更新空间布局,从而率先探索建立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科学保护体系。
接下来,荔湾区将借助成熟的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打造西关慢行系统,以线性保护和文化遗产游径设计带动各历史文化街区联动发展。包括改善永庆坊—沙面—文化公园—上下九、荔枝湾—荔湾湖—泮塘五约、陈家祠等三大片区慢行系统,在主要道路出入口、地铁站等关键节点设立导览牌、路面标识,改造修缮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道等。
根据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工作计划,2023年荔湾区将力争全面完成逢源大街-荔湾湖片区改造,实现耀华大街、多宝路、恩宁路、和平中等率先启动的历史文化街区首开区建设基本完工,以西关慢行系统串联各街区和重要节点,形成旧城网络状保护活化利用格局。在这一线性勾勒的街区游径中,当人们漫步在不同街区将感知其历史与现代功能的叠合,以及原汁原味的岭南人居环境和市井烟火气息。如恢复光复中路的报馆旧址集聚区风貌,形成禅宗文化与玉器商贸交织的街市互动场景,以及曲水绕横街的昌华宜居区等。
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为契机,荔湾区秉承着恩宁路永庆坊的示范精神,全面激活特色载体打造示范街区。如以沙面历史建筑群、宝庆新中约等部分建筑为载体,引入知名策划、设计、建筑及文保修缮企业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形成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聚集效应”,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新亮点”。
不仅如此,荔湾区还将不断吸引新企业和相关文保、建设、运营、创意设计等机构进驻,形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产业链集聚区,为保护“最广州”的城市风貌搭建群策群力的新平台,让一江两岸见证下的江城历史风貌再度鲜活灵动起来。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