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丁凡谈从艺50周年专场:尝试“不一样的玩法”

2024-11-06 10:56 来源:南方+ 徐子茗

  11月8日晚,粤剧名家丁凡从艺50周年粤剧传承晚会——史诗粤剧《大唐千古情》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时隔多年再次举办专场,丁凡再次展现了在粤剧市场的票房号召力。

  “一楼1700个座位已几乎售罄,抢手的位置一早售空,仅二楼还剩少量座位。”丁凡笑言,专场票房火热,让他更期待此次演出。“这次我想来点不一样的玩法,力求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既给老戏迷惊喜,也能吸引新观众。”在紧张的排戏间隙,丁凡接受了南方+记者的专访,畅聊此次专场筹备。

  10分钟极速变妆

  交响+民乐全员亮相

  站在从艺50周年的节点,丁凡仍在不断尝试新玩法。

  不同于一般专场折子戏的形式,演出将围绕经典粤剧《唐宫香梦证前盟》来展开,精选剧中唱段,演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老戏如何新唱?丁凡邀请交响乐队加盟,与民乐团组成约60人的乐队编制,一同在舞台亮相,以现场伴奏的形式演绎该剧。他介绍,这是这部剧第一次在现场交响乐的伴奏下进行演出,希望为观众呈献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全剧被压缩到2小时以内,“戏迷喜欢听唱,我们就以唱为主。考虑到交响乐队的加入,我们减少了念白和锣鼓,但戏是连贯的,粤味也是保留的。”

  舞台将被打造成一个“唐朝宫殿”,乐手也将身着唐服亮相。丁凡还将挑战10分钟从现代装到古装的极速“变妆”。“只有3分钟换装,7分钟化妆,是个很大的挑战。”为此他特意剃了光头,节省戴头套的时间。

  售票火热:

  九旬新加坡戏迷买票支持

  在粤剧界,丁凡向来是票房的保证。在广东乃至东南亚、美加等地的戏迷口中,他有“师奶杀手”之称。

  此次专场一开票,就有九旬新加坡老戏迷一口气买了十几张票,并预订好机票,计划携全家来看戏。票房火爆程度甚至一度超出剧场的预料,还有很多戏迷在社交平台惋惜“手速慢”,已经抢不到好位置的票。

  舞台上的丁凡扮相儒雅帅气,丝毫看不出年龄。私底下,他的打扮也活力十足,戴鸭舌帽,穿白T恤、牛仔裤。他喜欢欣赏不同的艺术门类,“昆曲、京剧都看,年轻时还专门去日本参加过歌舞伎的学习班。看得多才想得多,才能不断有新想法。”

  丁凡在从艺生涯从不忌于创新。此次专场,就在原剧《唐宫香梦证前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阵容更豪华,演绎形式也更丰富。他将分别与陈韵红、蒋文端、麦玉清三位老搭档配戏,演出其中三场戏。爱徒曾小敏、彭庆华、文汝清、李嘉宜、黄春强、康健也将担任演出嘉宾,逐一带来精彩表演。

  谈导演处女作:

  从曲到戏,首演即满座

  《唐宫香梦证前盟》是丁凡导演的第一部大戏,首演于2006年。这部戏在当年就因保留传统粤剧艺术特色,又加入了交响乐、现代舞蹈、流行乐的现代设计,深得海内外观众喜爱。

  “这部戏是先有曲,再有戏。”丁凡回忆,当年由陈锦荣写的《痴梦》这首曲子非常流行,“后来我在一趟飞往西安的航班上,偶然翻到一页杂志,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的故事。李白吟诗,牡丹开了,这个传说非常美好。当时我就有个感觉,《痴梦》这首曲子可以拓展为大戏。有这么丰富的历史作支撑,一定可以很好看。”他把想法告诉了编剧陈锦荣,后者立马就着手开写了。

  “首演前十来天,最后一场戏还没有写出来,但票已经全部卖完了。怎么办?我催锦荣赶紧写。后来匆匆写完,演出效果非常好,全场满座喝彩。”就这样,这部似乎在仓促中诞生的大戏,至今已演了上千场。《痴梦》等经典唱段更成为风靡广东KTV的点唱歌曲。

  谈导演身份:

  传承授徒,自己也在不断学习

  丁凡并非科班出身,也无家学渊源。籍贯湖南醴陵的他,甚至从小没听过粤剧。20世纪70年代,他意外被德庆粤剧团看中,入了粤剧行。默默无闻地坚持了四年后,因出演《园丁之歌》的男主角生病,丁凡临时顶替登台演出,一鸣惊人。1980年8月,他被调到广东粤剧院。

  业内形容他是“天生做小生的料”:官仔骨骨、眉清目秀,古装扮相尤其煞食。他师承粤剧艺术大师罗品超,戏路宽广,扮相俊俏,能文能武,嗓音华丽,唱做俱佳,尤以小生行当见长。

  从艺五十周年,他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是粤剧界较早拿到中国戏剧最高表演奖“梅花奖”的演员,并两度获得“文华奖”。他的代表作《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宝莲灯》《唐太宗与小魏征》《唐明皇与杨贵妃》《君子桥》等,不仅深受观众喜爱,更成为了粤剧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伦文叙传奇》拿过文华奖,演出超600场,至今还常演不衰,并已拍成粤剧电影,大受欢迎。

  近年来,他的精力从台前转到幕后,导演新戏、提携新人、带徒授艺,培养了众多粤剧人才。丁凡说,希望通过当导演,将毕生所学教给更多年轻人,同时也从年轻人身上学习新东西。“粤剧艺术要扎根于传统,创新于当下。我还在这条路上不断学习。”

  采写:南方+记者 徐子茗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