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藏在广州的博物馆里的“哪吒”

2025-02-20 11:17 来源:广州日报 卜松竹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流的“大IP”,哪吒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众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构成了蔚为大观的文化景观。而凭借电视剧、电影、动漫、出版物等不同的传播形式,这个手持火尖枪,身挎乾坤圈,脚踩风火轮的英武少年形象也愈加深入人心。

  今人爱哪吒,古人对他感情也很深,在广州各处的博物馆中,就有不少相关主题的文物、藏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外销瓷上,哪吒形象漂洋过海

  广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道光广彩《封神演义》图包袱瓶上,就有了“古早”的哪吒形象。广博专家介绍,这件广彩瓶瓶身装饰整体绘制场面宏大,张力十足,充满中国古典文化韵味和奇幻色彩。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宗外销广彩瓷上一度流行以《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清以前广为流传的文学名著和戏剧故事为主题纹饰。也就是说,“哪吒”早在电影上映前两百多年就随着广州的外销瓷漂洋过海了。

清道光广彩《封神演义》图包袱瓶

  广州博物馆还收藏有1983年少年儿童出版社《老寿星打豹》、1985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哪吒传(1)》、198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哪吒》系列连环画等出版物。这类曾经风靡一时的小人书,是60后至80后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

哪吒主题连环画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收藏的民间工艺作品中,有数件出现了哪吒形象,包括1958年哪吒闹东海象牙摆件、民国景德镇窑“居仁堂制”款粉彩封神榜图橄榄瓷瓶、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白地棕黑釉绘封神图瓷细口瓶、现代哪吒闹海岫玉摆件等。这些器物上的哪吒形象各异,有的画法颇具“抽象”效果,令人忍俊不禁。

民国 景德镇窑“居仁堂制”款粉彩封神榜图橄榄瓷瓶

清末至民国 白地棕黑釉绘封神图瓷细口瓶

1958年 哪吒闹东海象牙摆件

现代哪吒闹海岫玉摆件

  哪吒形象在古建筑中也有展现。陈家祠首进建筑中路东侧北面屋脊上的陶塑中,有一组“武王伐纣”。故事取自《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拜将的场景。画面中白须的姜子牙在将台上居中,身侧分别是黄飞虎、杨戬、雷震子、黄天化等名将,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也在其中。

陈家祠“武王伐纣”陶塑

  至于电影中大放异彩的龙王,在陈家祠里也找得到。中进聚贤堂的屏风木雕图案中,就有“龙王八仙朝玉帝”的画面。龙王八仙朝玉帝是民间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画面中可见玉帝端坐于“玉皇殿”正中,八仙正朝玉帝走去,下方为东海龙王、北海太子,分别乘龙前行,由侍卫持着带有他们名号的旗帜。

“龙王八仙朝玉帝”木雕

  太乙真人“误事”的酒坛子 博物馆里也有“真身”

  《哪吒2:魔童闹海》承接《哪吒1:魔童降世》的故事而来,人物繁多,场景宏大。其中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以一口“川普”的胖子形象出现,一改人们对这位“仙风道骨”的“金仙”的传统想象,圈粉无数。太乙真人在《哪吒1》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就是在灵珠将要降世之际的关键时刻,没忍住嘴馋喝了美酒,导致灵珠与魔丸互换,从而有了后来故事中的种种纠葛。他当时饮酒的罐子,就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形象。这种彩陶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彩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马家窑彩陶以独特的纹饰和色彩著称,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境内。其纹饰多样,包括水波纹、旋涡纹等,其文化特征也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包括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它创造了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孕育了西部诸多考古学文化,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早期通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广东省博物馆里年代最早的陶器,就是一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五圆圈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类型稍粗,胎色发黄,往往由红、黑两彩合绘而成。黄、红、黑三色交织的图案,颇具装饰效果。

彩缎地拼绣福到长寿童围涎

五子登科状元冠(侧面)

金玉满堂莲花形长命锁

绕线莲花富贵多子彩缎金皮绣通天冠

蓝缎地连年有余散盆巾

彩缎地贴绣彩描连年有余童围涎

平针别绒绣连生贵子童肚兜

  哪吒“重生”的材料是莲藕。莲藕是莲的地下茎。有关莲花的文物在博物馆中收藏得可太多了。比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就收藏了一大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童服和儿童配饰,当中很多就有莲花,或者莲花与儿童组合的图样。如一件“平针别绒绣连生贵子童肚兜”上,一位胖胖的儿童手拿竹笙,坐于莲花之上,借“莲”“连”,“笙”“生”之谐音,寄托“连生贵子”的美好愿望。另一件“彩缎地贴绣彩描连年有余童围涎”则由莲花、莲叶和游鱼组合而成,构成“连年有余”的意象。“彩缎地拼绣福到长寿童围涎”采用了莲花的变形,结合了莲花、莲蓬、蝙蝠、佛手柑、桃子、石榴,还装饰了一只象征着长寿和吉祥的小兔子。“金玉满堂莲花形长命锁”中莲蓬见籽,象征连生贵子,背面图案则是“金玉满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朱志龙 邓梓康 宋平 石浩斌 粤博宣

  图/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