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岭南建筑与岭南画派的对话与共生”学术交流活动在广州春睡画院举办。
高剑父纪念馆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四分院和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党支部联合开展“赓续红色基因 融合艺术与建筑”党建共建活动,组织党员及建筑师代表参观高剑父纪念馆春睡画院。
活动聚焦岭南画派的美学理念与岭南建筑的空间设计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探讨十香园、春睡画院、岭南画派纪念馆及关山月故居的建筑特色,挖掘艺术与建筑的跨领域融合。
岭南画派精神溯源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在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盘福大厦15楼的春睡画院旧址。这座承载岭南画派百年历史的空中庭院,曾是高剑父先生培养艺术革命人才的摇篮,孕育了关山月、黎雄才等一代大师。
李琰详细介绍了春睡画院的移建历程及高剑父“艺术救国”“向世界艺术迎头赶上”的家国情怀,让建筑师们深刻感受到岭南画派“其命维新”的创新精神。
李琰讲述高剑父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反清革命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后来赴日研习艺术、最终创立“折衷中西”岭南画派的非凡历程。
李琰表示,“岭南画派‘艺术革命’的核心理念,与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特质一脉相承,都深刻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岭南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岭南画派得以创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岭南建筑独具特色的重要源泉。
十香园重构启示
讲座主讲人李琰从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十香园谈起。十香园作为居巢、居廉的故居,其建筑布局融合了岭南园林的“曲水流觞”理念,水系环绕、步移景换,与岭南画派崇尚自然、师法造化的艺术追求相呼应。而春睡画院作为高剑父创办的岭南画派摇篮,其建筑依山而筑,采用硬山顶、琉璃窗、圆拱门等传统岭南元素,既体现文人雅集的场所精神,又暗合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创新理念。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副总建筑师黄燕鹏以十香园修缮项目为例,深入阐述了“以现代空间激活历史文脉”的设计哲学。“我们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如透光天窗、水景倒影等现代语汇,对传统园林的‘移步换景’手法进行解构与创新,让这座百年画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黄燕鹏表示,这种设计思路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修复,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与设计理念的融入,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功能与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岭南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当建筑遇见丹青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岭南建筑与岭南画派”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李琰指出:“岭南画派强调‘笔墨当随时代’,这与岭南建筑追求‘时代性’不谋而合。”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广泛认同。
广州市设计院总建筑师黄劲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对话证明,岭南文化的精髓不在于符号堆砌,而在于对开放、包容、创新精神的当代诠释。”
专家们一致认为,岭南建筑与岭南画派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它们在精神内涵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都蕴含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地域特色。通过此次跨界对话,双方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琰强调:“春睡画院作为岭南画派的发源地,不仅是艺术圣地,也是建筑文化的载体。今天的活动让建筑师与艺术研究者共同思考如何传承岭南文化的精髓,推动当代建筑与艺术的创新融合。”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通讯员 马漫漫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