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粤港澳三地公共图书馆界联手推出的文献展览“传承与共融:大湾区文献存珍”开幕式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这是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创办以来,三地公共图书馆界首次联手推出的文献展。今年举行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香港共举办了七项活动,除本展览外,还包括舞剧、粤剧、电影等。
文献展由两大部分构成,其一是香港公共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图书馆合办的“同文同心共明月,珠江香江一线牵——《广州大典》香港文献展”,其二是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公共图书馆合办的“见木又见林——议事亭藏书楼与港澳早期西洋典籍”展览。
香港的观展小朋友玩转“文化印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图书馆及发展)李子俊是文献展开幕式主礼嘉宾。他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文献展是各主办单位同心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是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丰富文献宝藏与文化保护工作成就的一大文化盛事。展出的文献背后是大湾区人民血脉相连、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和深厚情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推进,大湾区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次展览将让更多市民大众了解大湾区的文献故事,弘扬中华文化,积极讲好中国故事。
李子俊助理署长致辞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图书资源发展处代处长潘嘉玲在致辞中介绍了展览缘起。她指出,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一向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以鲜明的澳门历史文化特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木活字印刷术始于宋代,经丝绸之路传至欧洲,又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西洋铅活字印刷”的形式传回澳门。中国史上第一本铅活字书籍就诞生于澳门。近代,双语活字书刊从澳门出发,传播至全国各地,再通向世界。在澳门印刷出版的早期双语典籍辗转落户于澳门议事亭藏书楼。
潘嘉玲处长致辞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大典》文献收录的地域范围是明清以来,香港开埠前的广州府,与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大致相当,可以视为大湾区的“大典”。文献记载着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广府热土上的点滴过去。珠江香江濠江水,一轮明月照三地;流不尽的春江水,斩不断的故园情。他强调,《广州大典》是广府文化的“根”与“魂”,更是大湾区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本次《广州大典》香港文献展特设了“书阁藏珍”章节,集中介绍了为《广州大典》提供文献底本的各个香港藏馆,以此表示感谢。即将启动的《广州大典》补遗工程希望继续得到各地的大力支持。
刘平清常务副主任致辞
“同文同心共明月,珠江香江一线牵——《广州大典》香港文献展”由两大模块构成。第一模块“广府文化的‘根’与‘魂’——《广州大典》”集中介绍新时代以来《广州大典》与广州地方文献保护事业的卓越成绩。第二模块“《广州大典》中的香港”聚焦《广州大典》中的香港文献,深入发掘明清以来香港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城市精神,分为“港籍荟聚”“狮岭风度”“粤韵绕梁”“省港书坊”“书阁藏珍”五个章节。除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知识外,本次展览还精心拓展了沉浸式“打卡”拍照布置、专属组合纪念印章等多种多样的“玩耍”新体验。
来自粤港澳三地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展览开幕式,该展览将持续到11月24日。
嘉宾合影
会场合影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通讯员 吴志鹏
图片来自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