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惠州知府吴骞曾赋诗云:
西湖西子比相当,
浓抹杭州惠淡妆。
惠之苎萝村里质,
杭教歌舞媚君王。
在他看来,杭州西湖就像进了宫的西施,显得雍容华贵,而惠州西湖则是那个仍住在苎萝村中的西施,宛若出水芙蓉,分外质朴清纯。
惠州西湖质朴清纯
因苏东坡而得名
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与东江相通,水域面积1.51平方千米,以山水秀邃,浮洲四起而著称。据《惠州市志》(2008年版)记载,惠州西湖自形成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五代时,惠州第一位进士张昭远在湖边居住,时人因此将此湖称为“郎官湖”。
北宋治平三年(1066),惠州太守陈偁开始治湖,筑陈公堤、明圣桥、拱北桥,并引水灌田,兼鱼、藕、蒲、苇之利,使百姓获得丰厚的收益。人们因此将郎官湖改称为“丰湖”。
惠州西湖浮洲四起
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惠州。他遍历丰湖胜景,常携酒长吟,留下205首诗词作品。在《赠昙秀》一诗中,他写下“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首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700多年后,被清嘉庆皇帝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宋湘在诗集《丰湖漫草》中提到:“惠州西湖以东坡先生得名。”
东坡居士像
六湖九桥十八景
寓惠期间,苏东坡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大量好事,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与怀念。包括在西湖修筑了烟霞堤、苏公堤、苏公桥,缓解了百姓涉水之苦。
继陈偁、苏东坡之后,历代还兴修了烟霞桥、迎仙桥、圆通桥、甘公堤等桥堤,惠州西湖逐渐形成丰湖、平湖、南湖、鳄湖、菱湖五湖格局,有“五湖六桥八景”之说。
“八景”并非一成不变,还有十二景、十四景、十八景等多种说法。
20世纪90年代,西湖景区与其西南的红花湖景区,组成20.91平方千米的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成“六湖九桥十八景”。
五湖格局
每逢秋夜,漫步苏堤,金风送爽,明月当空,似身入冰壶。当月影入湖,水天一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故称“苏堤玩月”。
伫立在苏堤西端,平湖西山上的泗洲塔,始建于唐,是西湖标志性建筑。苏东坡曾在《江月五首》中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描绘湖光塔影的绝妙情景,人们因此称此景为“玉塔微澜”。
玉塔微澜
泗州塔旁,孤山上集中了苏东坡侍妾王朝云墓、六如亭等古迹,以及苏东坡书迹碑墙、东坡纪念馆、《品荔》雕塑等当代景致,被人们誉为“孤山苏迹”。
泗州塔
苏堤东端,披云岛上原有西村,苏东坡曾写下“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明万历年间,岛上建有西新园,园中树木嫩绿婆娑,荫可蔽日,游人爱到此消暑纳凉,故有“西新避暑”之称。
文星荟萃
景致宜人、古迹众多的惠州西湖,历来是旅游胜地。从宋代到民国,400多位文人墨客曾在此游赏、寓居,写下丰富的诗词文章。
早在陈偁、苏东坡到来之前,北宋工部尚书余靖就曾为西湖写下佳句:“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下名句“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成为第一个把杭州、颍州、惠州三地西湖鼎足并论的人。
明代江南才子祝枝山任职惠州时,称“适彼乐土,爰得我所”,在西湖北岸盖筑家宅,故留地名“祝屋巷”。
祝屋巷如今是文创街区
文星荟萃的惠州西湖,是理想的兴学之处。
丰湖西畔的丰湖书院始建于南宋,历元、明、清,屡有兴废,清康熙年间迁至现址。自创办以来700多年,丰湖书院一直是惠州最主要的学府,曾是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在惠州乃至广东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宾兴馆地处丰湖东畔,是清道光八年(1828)惠州各乡绅士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其名来自《周礼》“以三乡教万民而宾兴之”,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作为济贫儒、助科费的场所,宾兴馆对科举制度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丰湖书院
英魂浩气
位于南湖西畔的飞鹅岭,俨似飞鹅张翅,高75.60米,是控制惠州城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16年邓仲元领导起义军讨伐龙济光时,曾争夺此山;1923年,孙中山率军讨伐陈炯明时,曾在此山亲自指挥战斗;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飞鹅岭作为攻城炮兵阵地,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在此指挥战斗。
如今,飞鹅岭上竖立着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群雕和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飞鹅岭是惠州城的制高点
丰山横亘菱、鳄两湖之间,环境深邃幽静。
1984年,山上辟为革命烈士公园。为纪念东江地区的革命先烈,园中建起一座16.70米高,由聂荣臻元帅题书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后,分别设置十几幅铜铸浮雕和六尊花岗石人物圆雕,再现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英雄风貌和丰功伟绩。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2018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