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2月,省委决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动员全省各方力量强力推进实施。为展现“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深度挖掘全省地方志资源,在广东省情网和“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系列专题,推介典型镇、典型村特色地情,记录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方志力量。

三坑镇位于清远市清新区西南部,是佛清肇三市交界之处,距离清新城区约29公里,汕湛高速、清四一级公路(S354)、清禅公路(X530)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81个村小组,户籍人口5.1万,2024年常住人口2.88万。镇内产业以农业、渔业和温泉旅游业为主,既是清远市粮产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也是传统的温泉小镇,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2020年,三坑镇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2024年,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工作实绩突出镇;2025年,通过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评定,三坑镇党委获评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
近年来,三坑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发挥生态、温泉、农业资源禀赋,瞄准“岭南温泉第一镇”目标,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打造承载平台,激发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让这座天赋良泉的小镇焕发新活力。
三坑镇因境内有旱坑、泥坑(又名蛤乸坑)、石陂坑三条大坑,故名三坑。早在周朝时期已有先民栖息繁衍,辖区内曾出土马头岗墓、东汉时期窖藏的古铜钱25.5公斤(8793枚)等考古文物,境内马头岗墓、始建于明代的朱氏大宗祠、亨图村古井,以及始建于清代的迎祥门等多处古迹,彰显了三坑深厚的人文底蕴。
马头岗战国墓:观岭南地区青铜文化
马头岗战国墓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马头岗东面的小山岗上,于1962至1963年发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座相距6米的墓葬(一号、二号墓),均为竖穴土坑,人骨与葬具已不存,共出土随葬品72件,其中包含广东省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形制规整,纹饰精美,音律准确,展现了战国时期岭南高超的青铜铸造与礼乐文明。这两座墓葬也是广东地区最早发现的以青铜器、石器和几何印纹硬陶器为主要随葬品的墓葬,对探讨岭南地区青铜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头岗战国墓出土编钟(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三坑镇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农旅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多类型产业,助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4.1%;完成工业产业产值3.27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67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税收收入5695万元,同比增长17.98%,增长速度全区第二。
打造“岭南温泉第一镇”
三坑镇景(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三坑镇是传统温泉旅游小镇,为广东省水质最好、储量最大的温泉地之一,拥有日开采可达到1万立方米的弱碱性含锶偏硅酸矿泉,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通过检测鉴定发现,是国内罕见既能饮用又能沐浴保健医疗两用优质天然温矿泉。20世纪90年代,三坑镇引进香港新世界(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前来投资开发,并建成全国首个露天温泉,清新温矿泉于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
截至2025年8月,全镇拥有登记在营乡村酒店(民宿)超60家,清远清新温泉民宿集群成为省十大民宿集群之一,多家民宿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省乡村民宿示范点等称号。
清远市河中温泉旅游区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泉谷路2号,占地面积约68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盘活原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泉谷和河中温泉等项目,建成泉之谷、森林墅、河中泉三大组团,包括独栋别墅、野奢帐篷、精灵树屋、露天泡池、大型泳池、西餐厅、中餐厅、烧烤吧、会议室等,是一间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温泉旅游区,并获清远市首个“中国五星级温泉”称号。

河中温泉旅游区(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三禾·稻里民宿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三和村,占地面积100亩,以古宅及稻田为主导设计元素,配套建有图书室、泳池、温泉、会议室及康体设施,通过深入整合17栋晚清时期广东特色青砖古建筑及周边鱼塘、稻田等农文旅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并“打包流转”,引入社会投资以“整村运营”方式建设乡村酒店,带动村民、村集体每年增收超30万元,推动闲置“空心村”蜕变最美民宿村。2024年,三禾·稻里民宿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三禾·稻里民宿(来源:清远市清新区融媒体中心)
加快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三坑镇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做强产业承载平台,成功招引广东(清新)万洋众创城、米墅乡村民宿产业装备基地落户三坑,拥有广东穗源新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7家。

广东(清新)万洋众创城(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米墅乡村民宿产业装备基地(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米墅乡村民宿产业装备基地
“乡村民宿+”标杆
米墅(清远)乡村民宿装备产业基地总投资1.2亿元,依托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数字化创新,布局“乡村民宿+”全产业链服务。项目整合研发、设计、生产、运营及人才培养等环节,创新“乡村民宿+金融+平台+农业”模式,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于2023年签约及动工,配套数字家居研发中心、共享服务平台及装配式建筑生产线,实现乡村民宿装备研发与产业化、乡村民宿规划与设计、乡村民宿投资与运营、乡村民宿人才培养、乡村民宿公共服务平台等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致力成为乡村民宿装备高质量发展标杆。
发展桂花鱼、丝苗米等特色农业
三坑桂花鱼(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三坑镇是清远市清新区的桂花鱼养殖重镇,积极融入(清新)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镇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科学养殖模式,通过技术升级有效管控水体氨氮,显著改善养殖环境与鱼群健康,形成规模化发展。截至2025年8月,三坑镇桂花鱼养殖面积达2312.3亩,产量5202万吨,产值3.64亿元,带动128户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约1.5万元。全镇桂花鱼产业已形成“苗种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并建立桂花鱼产业质量数字化品控体系。
三坑镇是清新区丝苗米的重要产区,积极融入清远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穗源农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动当地丝苗米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截至2025年7月,作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穗源公司可辐射带动水稻种植面积约6万亩,日产优质丝苗米约150吨。其打造的“清新丝苗米”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
三坑镇近年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创新思路开辟崭新路径,深入做好桂花鱼和丝苗米这类“土特产”文章,截至2025年8月,有鱼塘约1.4万亩,有序推进三坑镇现代化育秧中心、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清远)、桂花鱼渔业文化街、桂花鱼现代化养殖园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借此推动农业上下游产业朝向全链条化发展。成功打造2家省级“菜篮子”基地、3个省水稻产业展示基地、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其中竹楼村被评为广东丝苗米产业示范村。

三坑镇现代化育秧中心(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清远)(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三坑丝苗米产品(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建设新镇景
三坑镇按照“1+4+7+9+N”建设要求,推动交通路网、温泉管网、水电供应等升级改造。2024年以来,全镇高质量建成示范主街、圩镇客厅等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金泉大道、产业路、清四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完成升级改造,农房品质提升300余栋,新增植树4万余棵,完成三坑镇初级中学运动场改造、长者饭堂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清新区三坑镇:跨村联营盘活沉睡资产》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第一批)》。

三坑镇圩镇客厅(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
同时,三坑镇坚持抓强社会治理,联合肇庆罗源镇、佛山南山镇,推动环境联抓、民生联解、发展联促,有效探索出一条“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新路径。跨市建立“1+6+N”体系“枫桥经验”三坑样板,斩获第十届“粤治-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创新类别优秀案例,并被央媒《法制日报》作为优秀案例刊登,三坑镇安庆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三坑镇葵背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三坑镇将围绕“农旅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温泉民宿旅游,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供稿单位:清远市清新区史志办公室、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人民政府
统筹、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