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五经富镇:山水茶香 激活绿色发展引擎

2025-10-27 14:36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2月,省委决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动员全省各方力量强力推进实施。为展现“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深度挖掘全省地方志资源,在广东省情网和“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系列专题,推介典型镇、典型村特色地情,记录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方志力量。图片

  五经富镇位于揭西县东北部,是“两市三县(区)”(揭阳市揭东区、揭西县,梅州市丰顺县)交界点,距县城32千米,是潮汕平原西进山区的门户。土地面积168.66平方千米,2024年下辖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26个。户籍人口5.59万人,常住人口3.2万人。2025年,五经富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

  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为契机,五经富镇正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文旅、民生福祉、基层治理五大领域同步发力,将发展短板转化为前进跳板,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全速迈进。

  历久岁华  古韵悠长

  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有曾氏名启溪者,携子由蕉岭新铺迁来,传说以开铺打铁为生,附近居民都到此地打造农具及家用铁器,地名逐被称为“五间铺”。因曾氏向来勤业,长期于五更就开始劳作或课儿,故潮人多称此地为“五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之名为五经富。

  悠悠岁月赋予这片土地丰厚底蕴。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耕读根脉、红色革命的炽热星火,相互碰撞、交融共生。这独特的文化层叠,孕育了三近轩、岐凤围、永泰楼等古建风骨,也铭刻下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古大存旧址等红色印记,共同织就五经富深沉而斑斓的人文画卷。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抗日战争时期,五经富革命青年成立“我们书室”,形成了同思想共命运的革命集体;解放战争时期,闽粤赣边纵队在此开展游击斗争。《新潮报》印刷点秘密迁址罗屋村,突破封锁传递党的声音。深厚的革命传统,铸就五经富的红色基因。为纪念牺牲的英烈,五经富于1957年庄严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着邹天度、汪瑞枝、邱仲廪等63位先烈的英名。

图片

新潮报印刷点旧址(来源:五经富镇)

  三近轩

图片

五经富镇三近轩(来源:五经富镇)

  三近轩这座古代书院位于五经富镇石印村,其格局精妙,以五经山房门为正,三近轩门为侧,入门需经天井层层递进。主体阔七间、二进深,硬山顶下,三厅相连,中厅宏阔,后厅内敛。最令人称奇者,是那十五方天光倾泻的天井——或缀于前厅、后厅两侧,或隐于主体与包屋之间,与九座厅堂交织成光影流动的静谧迷宫。

  此院乃清时石印村曾景桓所创,百年来琅琅书声不绝,直至抗战胜利。黛瓦青砖间,曾氏子弟求学的足迹犹可追寻。

  非遗三韵

  客家红酒即糯米酒,又称红米酒、甜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深受人们喜爱,具有温中益气、补气养颜的功效。五经富镇美成酿酒厂是揭西县最具代表性的酒厂,其拥有180年以上酒文化历史。2012年,客家红酒酿造技艺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烟花火龙自清代从苏州传入五经富镇,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五经富烟花火龙俗称“烧龙”,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当地人用竹篾、木材扎成“金龙”“鲤鱼”等形状,并安装焰火爆竹,配以锣鼓舞动“金龙”“鲤鱼”,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经富烟花火龙的制作工序为纯手工,需要经过选材、搭建、贴纸、上色、拼接、加装配件等10多道复杂工序。2007年4月,烟花火龙入选揭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五经富镇烧龙活动(来源:五经富镇)

  元合酱油始创于清朝末年的五经富“元合酱园”,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酿造技艺遵循古法,以优质的非转基因黄豆、面粉、山泉水、食用盐为原料,严格遵循“春准备,夏制曲,秋翻晒,冬成酱”的古法,从一颗黄豆到一瓶酱油要经过20多道工序400天日晒夜露。2023年6月,元合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揭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百年元合酱油酿造场(来源:五经富镇)

  元合腊味制作技艺是揭西县五经富镇四村(上油坊)“元合号”的又一个传统技艺,至今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元合腊味选用新鲜的土猪后腿肉,将精肉、肥肉分开,分别切成约0.5厘米方形肉丁,其次将切好的肥肉加入酱香白酒、优质白糖、食用盐腌制,瘦肉加入熬制8小时祖传秘制香料水,拌匀腌制4小时,再将两者混合拌匀,灌入肠衣,分段结扎,最后通过10天左右的烘干和天然晾晒,完成制作过程。多年来,元合腊味坚持“不加淀粉,不加人造肉,不加色素,不加香精,不加瘦肉精,不加大豆蛋白”的“六不加”原则,坚持传统生晒法,以大自然的阳光与微风营造传统风味,成就天然美。2023年6月,元合腊味制作技艺被列入揭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聚链成群  镇域生金

  五经富镇抢抓“百千万工程”重要机遇,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富民兴村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图片

五经富镇圩镇客厅(来源:五经富镇)

  茶叶产业园

图片

大洋茶山(来源:五经富镇)‌

  五经富镇大洋片区依托高海拔、湿润气候的独特生态,拥有超2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主栽单丛、梅占、小叶种、雪片等优良品种。所产茶叶叶片肥厚,茶汤金黄透亮,口感甘醇回甘,尤具独特兰花香;经传统炭火烘焙工艺,茶香浓郁持久,品质卓著,荣列“广东省十大名茶”。明前至谷雨时节采摘的春茶品质最优,广受潮汕及珠三角茶客青睐。产业根基深厚:现有专业茶园2.5万亩,2024年产优质干茶约2500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从业者近5000人,是区域核心农业产业。

图片

揭西县现代茶叶产业园(来源:五经富镇)

  五经富镇着力打造 “大洋炒茶”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体系,成功获评“广东省十大茶乡”称号并通过SC认证,提升品牌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

  同时,依托揭西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优势,以“科技+生态”双轮驱动产业升级:推广“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应用互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精准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创新实施“茶-菌-蚓”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亩产红松茸超3000斤,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片

大洋国际旅游度假村(来源:五经富镇)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五经富镇深度融合茶产业与旅游业,充分依托大洋4A级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优质资源,建设茶叶研学基地,并成功举办揭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暨“绿色之旅”千人徒步等活动,吸引来自惠州、潮州、梅州、揭阳等地1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参加,成功打造“‌山水茶乡·客家风情‌”旅游品牌。

图片

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摄影:风林)

  苦笋产业园

  五经富镇依托大洋片区肥沃山林,出产具有独特“微苦回甘”口感和健康功效的特色苦笋。产业基础扎实,拥有1.6万亩种植面积,2024年产量0.8万吨,年产值超1.75亿元,稳居揭西县主产区地位。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即食笋干、罐头、酱等),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市场,显著带动农户增收。揭西新有茶叶有限公司、揭西县岭垠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揭西县乡姆种养专业合作社三大主体积极参与省级苦笋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排水)及生态修复(野生苦竹园)等9个项目,为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

大洋苦笋(来源:五经富镇)

  生猪产业链

  五经富镇生猪产业链基础扎实,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32家,采取封闭式管理、治污防疫配套率均达100%,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养殖产值超亿元。产业链延伸价值显著,尤其以特色腊肠加工为核心,实现产值三倍以上提升。以百年元合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加工企业,不仅提升产品价值,更通过传承创新将腊味制作技艺打造为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广东非遗手信”、“揭阳十佳旅游手信”等荣誉,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养殖、加工、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链。

图片

元合腊肉(来源:五经富镇)

  “鱼菜共生”示范基地项目

  五经富镇自2023年新引进“鱼菜共生”示范基地项目,落地泮坑村,规划规模约250亩。项目一期工程于2025年1月建成投产,至2025年第二季度,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超30万元,电商销售额突破20万元。

  该项目通过融合水产养殖与水耕种植技术,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沙地种有机菜、高位池养生态鱼”的设施农业创新;建立高效资源循环体系,利用微生物技术将养殖废水转化为蔬菜养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超90%,结合800千瓦光伏发电形成“上发电、下种养”的立体模式。通过“一水两用”模式,高品质鲜鱼、无公害蔬菜及光伏余电并网形成三重收益,叠加帆布鱼池高密度养殖(单池年产6000斤鱼,相当于1.5亩传统鱼塘),提升土地效能与整体盈利能力。

图片

泮坑村鱼菜共生项目(来源:五经富镇)

  特色物产:大洋番薯

  五经富镇大洋片区凭借海拔较高,独特的日照、云雾及山泉水水质优秀等条件,发展出以黄心薯、紫薯为代表、口感粉糯香甜的优质番薯产业,并坚持有机种植。产业不仅提供优质鲜薯,还延伸出多样加工产品。以顺合种养合作社和大洋岽乡野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核心生产主体表现亮眼,分别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和“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称号,有力推动了大洋番薯品牌化、优质化发展。2024年,全镇薯类总面积7264亩,总产量13742吨。

图片

图片

大洋番薯(来源:揭阳日报)

  全域焕新 激活镇域发展动能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镇产业端成功签约项目12个,引资4.84亿元;城乡建设端联动中铁二十五局,以国道G235为轴推进美丽圩镇项目(含11村入口通道、示范主街、房屋立面改造及河道碧道、生态公园),并加速文体中心、农贸市场建设;绿色发展端全力攻坚南方电网投资的12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40兆瓦),已完成部分并网及基建,首年预计发电4763万千瓦时,为区域注入绿色动能。

图片

五经富镇光伏项目(来源:揭西广电)

图片

五经富镇规划平面图(来源:五经富镇)

  如今的五经富,既是粤东绿色发展的创新引擎,也是山水人文焕新的活力热土,五经富正以山水破题之势擘画振兴新篇。

  供稿单位:揭西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揭西县五经富镇人民政府

  统筹、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龚子钰 刘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