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印记】这道古城墙,承载着封开千年历史变迁

2024-11-27 13:06 来源:南方网

  肇庆市封开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西江、贺江汇合处,毗邻广西梧州市、贺州市,素有“两广门户”之称。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枢纽之一,至今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就包括江口街道的封川古城墙。

封开县地处西江、贺江汇合处

  千年县治

  今封开县,由原封川、开建两县于1961年合并而成。

  据《封开县志》(1998年版)记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封川境地属广信县。南朝梁时,析广信县置梁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因封溪水(即贺江)而得名,此为封川名县之始。

古城背靠北山

  历史上的封川是两广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被称为“两粤通津”,也是广东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

  面临西江、背靠北山(古称崇山)的封川古城,始建于隋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为封川县治,期间曾兼作州、郡、路治。1952年至1957年,封川、开建两县一度在此合署办公。

古城面临西江

  从夯土城墙改建为青砖城墙

  封川古城,初为土城。

  据明天启《封川县志》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典史陈顺在封川城旧址上修筑城池,并在城上置串楼(即连廊)。至天顺年间,守备指挥王英拓外城,修筑城门楼、角楼、敌楼、更铺共37间。

  另据明成化《肇庆府封川县修城记》记载:因城池为夯土城墙,“雨潦时至,不旋踵而崩溃,随之民数劳而无功。”因此,在成化五年(1469),都御史韩雍将城墙改建为砖墙,用青砖筑砌。

  此次修建后,城池呈长方形,城墙周长约784米,有东北、西、南3门,南北各置城楼1座,串屋、窝铺、战窗共计242个。城外设栅隘,更楼2间,四隅通道设方门。东、南、西3面护城河与北面的濠堑构成“回”字形。成化二十年(1484),增辟东门。

城外古街

  封川古城内,原设有正衙、典史衙、教谕衙、训导衙、明谕堂、院义仓、公馆、院司行台等政府机构,还有文庙、五显庙、城隍庙、关帝殿等庙宇建筑。

  南门外,曾是封川县重要的墟市之一,有东、西、中3街。

  东街叫东厢,西街分中街、西厢。东厢有小东门、文兴东门和华光庙;西街有县前铺、天妃庙、长宁西门;中街有养济院、龙兴阁、城下兵宿楼、五显庙、麟山驿、五通庙、光孝寺;西厢有东岳庙、文帝庙、西庙等古建筑。

封川古城如今已楼房林立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封川古城历代修葺、改建不下20余次。古城墙现存长约400米,保留着南城门及东、西两翼城墙,高9.28米,厚7.04米。

古城现存南城门及东、西两翼城墙

  砌城的青砖上,留存着“封川军造”“封川县城砖”等印刻字样。过去,人们用这些字样来追究责任。

城砖印刻字样

  保存完整的南城门,为券拱式城门,拱门高4.12米,宽3.7米,进深12.4米,上半部分用青砖修筑,下半部分则用红褐色砂岩石块砌筑。

  2008年,封开县封川古城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门

  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在南城门内,重新修复的关帝殿,是古城现存不多的庙宇之一。关帝殿不远处,坐落着为旌表唐代状元莫宣卿而建的状元坊。

状元坊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唐封州(今封开县)人,生性聪颖,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7岁与群儿戏沙中题诗见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就读乡校时,莫宣卿得当地名儒梁明甫指导,才思大进,12岁便考取秀才。

  唐大中五年(851),年仅17岁的莫宣卿参加制科廷试获中状元,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唐宣宗曾赐诗称赞:“炎陬远地产奇才,辟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

  在封开,莫宣卿作为莘莘学子的榜样,至今备受尊崇。

古城墙前的大广场

  如今的封川古城墙,是封开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古城墙前的大广场是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麒麟白马舞、杏花鸡舞、采茶戏、春牛舞等封开的民间艺术,都曾在此展演。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封开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