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佛山是闻名全国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底蕴深厚,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白眉拳、龙形拳均发扬于佛山。佛山历史上走出了朱可贞、姚大宁两位武状元,以及黄飞鸿、梁赞、陈华顺、叶问、李小龙、张炎、陈盛、仇太生、曾根等武术名家。
佛山精武体育会(张志成 摄)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佛山有着广泛的民间武术根基。明清时期,佛山商贾云集,人民富庶,但朝廷几乎没有派兵驻防,地方乡绅、商户、大户人家惯有聘请武师教习子弟武术,保卫家园,居民也勤于习武防身。民间尚武风气之盛,使佛山成为武术发展、传播的沃土。至清咸丰年间,佛山已是武馆林立,习武者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北方拳种的传入,南北武术在佛山交会融合、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武术项目列入佛山市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国际蔡李佛功夫大赛、国际武联咏春拳大赛、广东武术精英大赛、佛山武林大会等各类武术比赛成为武者切磋比试的舞台,而佛山功夫人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也是屡摘桂冠。
成名在赛场,传承在民间。武术,既是御敌防身之技,也是强身健体之术。走出赛场,武术的传承已深耕在佛山的各镇街、村(社区),走进学校,培育一代代的功夫少年。1927年举行的佛山全市精武同源学校大汇操,17所学校2000名学生齐打“精武国操”,与2023年佛山2万名学生齐跳“醒狮操”的场景遥相呼应,是佛山武术精神穿越一个世纪的赓续传承。据统计,佛山现有市级及以上武术类非遗传承人30人,注册武术馆接近300家,功夫角105个,习武人数达到60万人;并计划至2024年创建不少于105所市级武术特色学校,进一步普及校园武术。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蔡李佛拳(佛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镇江(章佳琳 摄)
自古武医不分家,“未学功夫,先学跌打”,民间武术的盛行,促进了佛山中医药业的发展。许多武术名家在设馆授徒时,亦开诊行医,成立医馆。岭南骨伤流派五大分支中的梁氏(梁财信)、李氏(李广海)、管氏(管镇乾)、何氏(何竹林)均来自佛山。其中,被称为“骨科圣手”的李广海曾拜师学习蔡李佛拳,他创立的佛山市中医院骨科被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授予“中医名科”称号,创制的“伤科跌打丸”作为佛药名方,至今仍在生产销售。
李广海医馆旧址(章佳琳 摄)
由功夫电影带动的功夫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全球,至今从未间断,推动佛山功夫走出国门,蜚声国际。一系列以功夫文化为核心的功夫电影节、功夫电影高峰论坛、功夫影视嘉年华、传统武术大赛等活动,让功夫佛山名动天下。截至目前,佛山武术已传播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600多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习练。
2020年,佛山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的“世界功夫之城”。功夫,将成为佛山屹立在世界舞台的一张不可替代的鲜亮名片,在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展现铿锵力量!
来源:佛山地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