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印记】连接粤北与珠三角的黄金水道

2024-08-23 17:50 来源:南方网

  2023年6月28日,历时8年的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圆满完成。自此,佛山三水区河口至韶关浈江区通天塔的北江河段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北江将进一步促进粤北地区与沿海港口之间互联互通。

  事实上,自秦汉起,北江便已是沟通五岭南北、连接粤北与珠三角的黄金水道。

北江

  珠江第二大水系

  北江,珠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小茅山。

  北江上游称浈江,进入广东省后,自东北往西南穿山越岭,至韶关市武江区沙洲尾与支流武江合流后,始称北江。北江自北向南,流经清远市,在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与西江汇合,注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在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山岛淹尾出珠江口。

浈江与支流武江合流后,始称北江

  据《广东省志·水利志》记载,北江沿线汇集墨江、锦江、武江、南水、滃江、连江、潖江、滨江、绥江9条一级支流,干流至思贤滘全长468千米,流域面积4.67万平方千米,干流至出海口全长573千米,流域面积5.21万平方千米。

北江在小虎山岛淹尾出珠江口

  上游 水陆联运造就兴旺繁华

  北江流域地势北高南低。

  北江上游——浈江长212千米,流域内多山地丘陵,间有小部分零星分布的河谷盆地,有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有广东第一高峰、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

  群山之中,古人曾开辟多条陆上驿道。通过这些驿道,北江及其支流连通了长江水系,促进了中原与岭南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水陆联运的交通网,也造就了粤北多地历史上的兴旺繁华。

骑田岭古道

  骑田岭古道始辟于秦,东汉建初八年(83)拓宽,北接今湖南临武县,南连北江最大支流——连江。

  地处连江上游的连州市,始置于隋开皇十年(590)。因水陆交通便利,隋唐时期起,连州成为中原地区沟通岭南的重要通衢。明清时期,连州已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商埠。

地处连江上游的连州市

  西京古道始筑于东汉建武二年(26),“上通三楚,下达百越”,与北江支流武江交汇于今乐昌市一带。

  乐昌始设于南齐,因位置优越,素有“楚粤孔道”之称。乐昌北部坪石镇,曾是粤盐及其他商品南来北往的集散地。

乐昌坪石镇位于金鸡岭下、武江之畔

  唐开元四年(716),时任左拾遗内供奉的张九龄向唐玄宗请开“大庾岭新路”。这条驿道北至今江西省大余县连接长江支流章水,南至南雄对接浈江,有“古代京广线”之称。

  此路开通后,浈江畔上的南雄成为中原与岭南之间,商贸往来、族群迁徙、文化交流的重要水陆节点。

  地处浈江、武江交汇点的韶关,原称韶州,是南来北往的水路交通枢纽,因明清时曾设太平、遇仙两大税关,故得名“韶关”。

南雄在浈江之畔

韶关武江区遇仙关遗址

  中游 百里画廊、南北要冲

  从沙洲尾到清远清城区飞来峡的河段,为北江中游,长173千米。

  中游流域河谷多呈U字形,沿途山峡仪态万千。位于清远英德市的浈阳峡,是北江最窄水段,以“秀、奇、险、幻”著称。浈阳峡与其南面的香炉峡、飞来峡合称“北江小三峡”,有“百里画廊”之美誉。

浈阳峡

  英德始置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踞韶关之南,扼广州之北,为南北交通要冲,支流连江、滃江在此汇入干流。到清代,英德成为货物集散中心,店舍稠密,商旅、船只云集。

  坐落在连江畔上的浛洸镇,曾是英德西部的商贸重镇,曾设有粤海关子口——浛洸税口。

连江口,连江在此汇入北江干流

  下游 西江北江汇合之处

  北江下游,是飞来峡至佛山三水区思贤滘之间长83千米的河段,河面宽阔,流域处平原地带。

  三水,地处北江及其支流绥江,与珠江第一大水系西江交汇处,是古代粤北、粤西、珠三角之间重要的水运中转站和商货集散地。

  思贤滘是北江与西江之间的连接河道。每年汛期,西江水涨时,会通过思贤滘涌向北江,反之,北江会流向西江。两江水流在此互相调节,在航道沟通、排水、灌溉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思贤滘

  治水安澜,造福一方

  北江流域上,古人留下了众多古代水利工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如连江上游的龙腹陂修筑于东汉,是珠江水系第一个拦河筑坝的水利工程;唐代疏凿的人工湖——海阳湖蓄连江之水而成,诗人刘禹锡引入园林艺术,将其打造成连州名胜;据《北江大堤志》(1998年版)记载,南宋咸淳八年(1272),今三水一带修建了北江历史上第一条堤围,也是北江大堤的原始堤段——榕塞西围。

龙腹陂遗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修建了7条重点堤围、36座大中型水闸、12座大型水库,在充分利用北江水资源的同时,改善了北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1954年12月,新中国对北江下游左岸宋代以来形成的石角围、榕塞围等13条分散的独立小堤进行筑闸联围和全面整修加固,定名为“北江大堤”。

  全长64.346千米的北江大堤捍卫了广州、佛山、清远3市14个县(区)、3200多万人口、100多万亩耕地、3.76万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及白云机场、京广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被誉为“南粤第一堤”。

  北江大堤沿线建有涵闸(涵洞、水闸的简称)15座,其中芦苞水闸、西南水闸分别连接芦苞涌和西南涌,控制并承泄北江洪水,具有向下游补给水资源的功能。

北江大堤

  竣工于1999年10月的广东最大水利枢纽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控制流域34097平方千米,占北江流域面积的73%,是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

飞来峡水利枢纽

北江

这条奔流不息的黄金水道

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