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2月,省委决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动员全省各方力量强力推进实施。为展现“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深度挖掘全省地方志资源,在广东省情网和“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系列专题,推介典型镇、典型村特色地情,记录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方志力量。
棉湖镇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东部、榕江南河中游东岸,东面、南面与普宁市赤岗镇、南溪镇、大坝镇邻接,西面、北面与凤江镇、东园镇隔榕江南河相望。镇区处于榕江南河中游平原,西北榕江南河环绕,南北云湖水系贯通,甬莞高速、汕湛高速、揭普惠高速环城交汇、互联互通。全镇土地面积29.87平方千米,下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14个,自然村29个。
1996年,棉湖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2005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省“电线电缆电器、印刷包装”技术创新专业镇;2014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委联合列为全国重点镇;2020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棉湖镇镇景(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近年来,棉湖镇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抓手,锚定“县域副中心、区域性小城市”发展定位,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绿美生态、民生福祉等领域精准发力,攻坚破题,激发发展新动能,千年古镇焕发出新活力。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棉湖镇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古名道江,后因镇东南面的云湖两岸盛产木棉,改名棉湖。明洪武三年(1370年),揭邑辖之湖口巡检司官署迁至棉湖。清嘉庆年间,棉湖已成为揭阳县之重镇。1965年7月起,棉湖隶属揭西县。
棉湖镇是潮汕文化兴盛地及传承地之一,俗语有“一庵埠,二棉湖”之说。据出土文物看,该地自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繁衍;从分布在镇郊的几处宋代后期墓葬,以及出土的北宋“元祐”“崇宁”等钱币来看,最迟在北宋末年,棉湖已有村落的存在,出土的宋代钱币也说明该地商贸历史悠长。
这里人才辈出。有武状元林德镛、潮州镇总兵卓兴、被梁启超誉为“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的曾习经、经济学家许涤新等。
这里革命传统浓厚。第一次东征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曾带领东征军在该镇打响以少胜多的“棉湖战役”,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曾到该镇湖西村指导农民运动,岭东青年抗敌同志会在此成立棉湖青年抗敌同志会开展抗日宣传、参加抗战救亡活动,中共揭阳县委在该镇林生鸿家建立过地下情报站。
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棉湖战役指挥部旧址(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文脉为魂 商旅赋能
棉湖镇深挖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以“千年古镇、活力新城”作为发展目标,在文旅商贸融合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
棉湖镇古胜众多,保存有郭氏大楼、兴道书院、打铁街作坊群等古建筑,还有永昌古庙暨云湖庵、慈济古庙暨古戏台、棉善古庵暨城隍庙等古寺庙,以及锣鼓标旗巡游、灯谜(揭西方言灯谜)、狮舞(刘厝寨金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慈济古庙暨古戏台(摄影:洪鸿斌)
南门里
南门里是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广东省第四批古村落、揭西县首批特色文化名村。其位于棉湖镇核心区,总面积7.64公顷,是古代棉湖寨南门的民居祠庙群(包括郭氏大夫第、永昌古庙及云湖庵、林景拔翰林第、兴道书院等古建筑),称南门头。
郭氏大夫第(摄影:许少波)
郭氏大夫第又称“郭氏大楼”,位于棉湖镇南门社区,兴建于清雍正年间至乾隆初年,占地面积5460平方米,硬山顶建筑为主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楼中轴对称,主宾分明,错落有致,蔚为大观,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潮汕乔家大院”的美誉。整座建筑共99间房,为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凤”格局。
截至2024年底,街区内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4项、县级7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个,其中省级4个、县级3个;历史建筑10处。
打铁街古作坊群
打铁街古作坊群位于棉湖镇解放路北侧,街道长约百米,弯曲而狭窄,宽处2米有余,窄处不足1米,有住户几十家,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打铁街形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打铁街专门打制和销售锄头、菜刀、剪刀等五金制品。这条街每个铺档的布局基本一致,前面是摆满五金制品的门市,后面是作坊,楼上则为住居。这种商店、作坊、住居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现了明清时期棉湖地区手工业作坊的特色,也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
手工业的缩影——打铁街作坊群(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解放路商业步行街
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是镇内的核心商业街,改造提升后,沿街两道的古韵骑楼,搭配上夜晚闪烁的霓虹灯牌,古镇文化与现代商业在此交融。
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解放路锁定“原味市井生活”“深度休闲体验地”的发展定位,在保留21家老字号商铺的基础上,另外设置18家移动小木屋摊贩,售卖揭西“地标”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引入23家棉湖特色小吃商户,售卖春卷、糯米饭、无米粿等特色美食;打造6家非遗展馆,增加棉湖英歌、钱坑木雕、凤江竹编、刘厝寨金狮非遗体验。2025年春节期间,解放路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
刘厝寨金狮表演(来源:棉湖资讯)
英歌表演(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多业并举 激活镇域经济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棉湖镇深挖乡村特有资源,大力发展多类型产业,助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稻产业园
棉湖镇水稻产业园位于棉湖镇贡山村,地处榕江南河中游东岸,周边水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及各种农作物。为打造万亩水稻基地,园区内已引进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集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农机服务、产品加工、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高科技水稻产业园,服务范围包括周边7个乡镇,规划服务面积近50000亩。
稻田(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目前,水稻产业园通过整治撂荒耕地以及村民自愿流转等方式,共计流转4000余亩耕地到各实施主体名下,种植五优308、十九香、莲发香丝等优质水稻品种,预计年产量达1100斤/亩。
水稻品种“十九香”(来源:揭阳广电)
特色物产
红脚芥蓝是棉湖镇湖西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其种植菜地有近百亩,知名度较高。红脚芥蓝叶面呈椭圆形,色泽翠绿,根茎部分呈紫红色,口感酥脆鲜甜,通常农历十月份起到来年二月份这段时间的口感最好。
种植芥蓝的农田(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油柑盛产于中秋前,口感微涩带甘,是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佳果。玉石村位于棉湖镇郊,依山傍水,土层深厚,阳光充足,土壤疏松透气,是栽培优质油柑的最佳产地。近年来,棉湖镇打造玉石油柑基地,通过改良油柑品种和种植技术,引进油柑汁生产工艺,推动油柑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发展,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
油柑(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特色产业: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产业是棉湖镇的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棉湖镇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具备低压、中压、高压及超高压等线缆生产能力,产销力缆、矿缆、特种电缆等五大系列上千个规格,形成具有现代化生产能力和产业优势的区域性电线电缆产业集群,拥有全国75%以上弱电产业供应链。
棉湖镇全面落实揭西县委、县政府促进线缆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和促进大宗商品贸易支持制造业扶持办法,推动线缆行业做大做强。2024年,棉湖镇有登记注册电线电缆链条企业1368家,线缆销售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8.38%。
棉湖镇电缆企业生产车间(来源:棉湖资讯)
电商产业
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棉湖镇将电子商务产业培育作为撬动镇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通过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电商产业园区、精准施策培育标杆企业等系统性举措,全面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百欣电商产业园成立于2013年,现已成为粤东地区电商标杆企业。该园区占地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现有从业人员1000多人,2024年累计销售额达25亿元。
百欣电商产业园运营客服服务中心(来源:揭阳日报)
园区业务涵盖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服务领域包括自行车、电动车、家具、家电等八大品类。自有家具品牌达10个,潮汕特色休闲食品牛肉丸年销超千万元。近两年,抖音直播电商板块贡献了主要增长,带动本地农特产和工业品双向流通。园区通过“培训+创业+就业”模式,助力千名青年返乡创业,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如今的棉湖,既是潮汕地区的经济新磁场,也是南粤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从千年商埠到活力新城,棉湖正以破茧成蝶之势书写新时代答卷。
棉湖镇街头(来源:《广东印记》省情影像志)
参考资料来源:《揭西年鉴2024》《揭西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揭阳日报、揭西县档案馆、揭西广电、棉湖资讯、南方+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揭西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编辑:龚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