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乙巳蛇年,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即将来临,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非遗过大年”也火出圈。广东作为非遗大省,拥有众多与新年相关的非遗年俗或非遗技艺,在新年来临之际,南方网选出代表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非遗项目,为广大网友呈现广东的非遗年味。
花灯璀璨映夜空,春意浓时灯更红。说起花灯,河源的忠信花灯在广东非遗中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项艺术,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身,美得让人心动不已!
2006年5月,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忠信花灯非遗技艺传承人赖焕清曾表示,“无论你姓什么,住在哪里,在连平这片土地上,都是一家人。祖先们是靠互帮互助在这里生存下来的,有花灯的地方就是家!”
河源忠信花灯灯会
传承发展,花灯制作技艺日益精湛
忠信花灯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自宋元以来,来自中原的部分人在忠信地域落居的同时,带来了浓厚的中原花灯文化。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花灯有了更多艺术装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忠信花灯的雏形。
到了明末清初,忠信花灯开始盛行。据清雍正八年(1730年)卢廷俊纂修的《连平州志》卷二“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即是元宵节。从史料记载可见忠信花灯和吊灯习俗在当地已经非常盛行,此时的忠信花灯融入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花灯文化,经老艺人或有识人士的改良、更新和创造,花灯的整体结构从上到下已有了灯盖、灯身和灯裙,整个花灯下圆上方,呈圆柱形。这种形态和组成是经过历代忠信手工艺人的实践创造,以较为固定的灯型和工艺传承下来的。
忠信花灯传承人赖秀山介绍,早先在忠信地域(包括大湖、高莞、油溪、三角、绣缎等镇)有很多村屋都在制作忠信花灯,后来制作点逐渐减少。到目前为止,忠信地域仍有十多个制作点,其中忠信镇上坣村上寮屋为花灯主要制作点,花灯制作规模最大,品种也最多。
从最初的简单造型到如今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忠信花灯的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品种和风格也愈发多样。忠信花灯不仅展示了客家人民的审美追求,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忠信花灯
匠心独运,花灯凝聚美好期盼
忠信花灯的制作技艺不仅体现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凝聚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赖秀山介绍,忠信花灯主要以簕(竻)竹、苗竹和红、绿、白等彩纸为材料,以扎、钻、刻、剪、印、画、糊、裱等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结构有内外两层,外层有角柱和古楼式环形回廊,为花纹的主要装饰区;内层分8面,有矩形和方形花格,为图案主要装饰区,内核还置有带旋转风车的走马灯。
在剪纸环节,制作师傅们会根据花灯的主题和风格,精心设计出各种寓意吉祥的花纹图案。在描画环节,他们则会用毛笔或扁刷子在纹样上铺上一层底色,再细致地描画出各种花、草、鸟、鱼、人物等图案,使花灯更加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图案有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花纹有金童玉女、龙凤呈祥、梅花芙蓉等象征喜庆吉祥的纹样。每个角上还饰有红色灯带,上题诗词和对联。晚上点亮转动的走马灯,灯身即呈现一格一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忠信花灯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每一种花灯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按其形态可分为宝莲灯、磨灯、宫廷灯、龙凤灯等;按其工艺可分为缭丝灯、参灯等;按其寓意可分为五福灯、状元灯、秀才灯等;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伯公灯、紫灯、廊灯等。在灯裙部分,制作师傅们会用各种彩色的灯带和花纹进行点缀,使花灯更加绚丽多彩、金碧辉煌。
市民参加忠信花灯灯会
添“丁”添喜,吊灯习俗大有讲究
说完忠信花灯的制作技艺,忠信花灯的吊灯习俗也是大有讲究。据了解,习俗由放灯绳、买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个环节组成,又有锣鼓、八音、舞龙狮等表演和祭祖、饮灯酒等仪式。
放灯绳一般在农历腊月廿五“入年界”至除夕之间进行,新添丁人家要在祖祠梁上挂一条灯绳,末端以红纸写新丁名字,并系于祠堂柱子上。
大年初九,新年首个墟市称为“开年街”,均以卖忠信花灯为主,添丁人家当天要根据对子嗣的期望,选择适合的花灯,如“伯公灯”寓意神灵保佑,“龙凤灯”祈盼大富大贵,“五福灯”象征福星高照,“状元灯”则代表金榜题名等等。
迎灯仪式一般于正月初九至十二举行,具体时间视新丁生辰八字而定,花灯需由外家送至宗祠门口,由一多子多福老翁为迎灯人,将灯迎入祠堂,交由添丁人家悬挂梁上。
在客家话中“灯”与“丁”谐音,因此上灯成为忠信吊灯习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族长主持祭祖之后,添丁人家将花灯拉升至祠堂梁下,称为“升灯”。升灯之时,鞭炮声连绵不绝,与锣鼓八音演奏交相辉映,气氛十分热烈。花灯中要系柏叶、百眼芋头、葱、蒜、手巾等物,以求新丁聪明健康、多子多福,经过上灯的新丁,便可将其录入族谱,谓之“上丁”。
添丁人家在上灯仪式之后,每晚还要为花灯添灯油“暖灯”,直到正月二十或二月初二举行化灯仪式为止。
化灯是将花灯与吉祥草一同焚化,并以竹把将火苗带回家中,谓之“传灯火”。化灯仪式也意味着一年挂灯的结束。
忠信花灯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它蕴含着守诚信、讲仁爱、重民本、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忠信地区,忠信花灯也成为了客家人民孝宗敬祖和繁衍生息的标志,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民参加忠信花灯灯会
春节期间,忠信花灯更是成为了当地民众欢庆佳节的重要载体。从正月初九开始的吊灯仪式到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的花灯节,忠信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庆祝这个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时刻。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花灯作品,还可以参与到舞龙舞狮、诵家训、上灯礼、饮灯酒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仪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字:郭昊奇
海报:武君丽
图片由梅州市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