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客家围龙屋以它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眼球。地处粤东北的兴宁是围龙屋兴盛时期的客家民系成熟地,境内至今保存较好的围龙屋数量多达4000多座,类型多种多样、历史悠久、面积庞大,堪称“中国围龙屋之乡”。
为此,记者特地前往千年古邑兴宁探访。
“我们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发现兴宁现存较好的围龙屋有4800多座。”兴宁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文物股股长温兰娟说,兴宁的围龙屋数量多,分布密集。据卫星电子地图显示,在兴宁县城附近24.0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围龙屋342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4.21座。“其中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山前2.53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52座围龙屋、宁中镇李和美屋附近2.53平方公里就有44座围龙屋。”
兴宁现存的围龙屋普遍建筑面积较大。“从我们的普查情况来看,兴宁现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中,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544座,占当地围龙屋总数的51%;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有49座,占围龙屋总数的2%。”温兰娟说。
在兴宁现存的众多围龙屋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是坭陂镇汤一村的进士第,其建筑面积达22000平方米。还未走进汤一村,远远便可看见庞大壮观的进士第。进士第坐南向北,为三堂二横围龙屋,门前有宽阔的禾坪和水塘。
据温兰娟介绍,进士第由王氏十八世祖萍宇公始建于1760年,历经两代人50年时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该屋不但建有堂、横屋和围龙,还有6间书院。其为两层建筑,每层有300间房间。“在上世纪70年代,该屋能够同住800多人,门坪可供召开万人大会。”温兰娟说,2009年,进士第被列为兴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围龙屋的历史悠久。据普查,当地现存围龙屋中,建筑时间在400年以上的有331座、500年以上的有89座,“其中建筑历史最长的是宁新街道东风村的东升围。该屋始建于南宋元年即1127年,于元代元年即1279年完全建成,始建时间距今已有883年,是最早兴建的客家围龙屋之一。” 温兰娟说。
东升围又称“九厅十八井”,为三堂六横三围围龙屋。建筑占地面积5850平方米,一共有9厅190间房和18个天井。据介绍,该屋至今仍在使用中,每年正月元宵节期间,该屋的后人都会从海内外赶回来在此举行赏灯节,热闹之极。
“兴宁一共汇聚了7大建筑类型的围龙屋,类型多样齐全。”温兰娟说,兴宁围龙屋主要有以下七类:标准的半月形横堂式围龙屋,以宁新的东升围、长兴围等为代表;棋盘式走马廊的围楼式围龙屋,以坭陂的进士第、福公屋等为代表;四角带碉楼的城堡式围龙屋,以刁坊的棣华围,新陂的馨梓围,兴田的凤翔围等为代表;“四点金”式围龙屋,以罗岗的善述围、翼宁围等为代表;杠式围龙屋,以福兴的瑞征围、宁中的宝庆围等为代表;椭圆形围龙屋,以罗岗的恒丰围等为代表;并蒂莲式围龙屋,以永和大成村张屋为代表。“类型如此齐全,足可称为客家围龙屋‘博物馆’了。”温兰娟说。
(编辑:一格)